西安市长安区:产业园区崛起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作者: 杨丹 杨凯 【 转载 】 来源: 西安市长安区网信办 2025-08-04

优质配套、精准服务,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科学调度、有序作业,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赶订单、忙生产,企业持续“忙碌”模式……7月的西安市长安区(以下简称”长安区“),一个个实干场景汇聚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2025年以来,长安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企业招引、科技创新各领域同向发力,持续激活西部强区建设内生动力。

rmwapp_2_202011d3b85f46-c9cb-4fed-9139-5c5a03ffda7e.png

2025年上半年,长安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超半年目标任务13.45亿元,同比增长17%;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计划的58.45%;30个市级在建项目(含子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4亿元,占年计划的54.31%。

区政合一 释放改革效能

7月24日,在西安航天基地一处产业园区的某科技企业内,测试区的研发人员正在进行头脑风暴,形象墙上,密密麻麻展示着已合作的高校校标。正在敲击键盘的百余名年轻人,有的在编写代码,有的在测试软件功能……园区内,处处汇聚着青春力量与科技创新。

据该企业CTO何飞介绍,企业凭借在教育信息化领域的专业能力与深度布局,已为180多所顶尖高校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合作案例涵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形成了以标杆项目为核心,辐射全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业绩版图。

“我们目前有1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70%,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何飞表示,园区不仅提供基础配套服务,还搭建了金融服务和人才招聘平台,让年轻人在这里安心展“拳脚”。

rmwapp_2_2020111e4a2b26-928d-4f65-a179-61e7f808a1e5.png

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不少优质企业入驻,目前,该园区共建设8栋研发楼,已签约企业41家,入驻企业38家。

项目为王  撑起发展脊梁

在位于长安区郭杜街道神禾四路的中航工业“黑匣子”研发基地二期项目现场,各班组工作人员正在有序作业,稳步推进项目进度。

据西安市常宁新区管委会项目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投资主体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会将总部及研发、装配生产落户长安区,最终实现科研、生产与核心试验能力集中一体化运营,预计将入驻科研人员1000人左右,年产值12亿元,年纳税约6000万元。

2025年以来,长安区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先”理念,重点将争取资金、手续办理、土地供应等纳入一体化调度,凝聚全区合力推进高质量项目提质增速,全力以赴稳投资、稳增长。

rmwapp_2_202011cc32fe0e-12e6-4b71-bc52-70cea826cdcd.png

科技赋能  壮大新质生产力

长安区郭杜街道的融讯智能制造港,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园区内的西安荣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端、精密机械加工,生产产品应用于航天发动机等重工装备。

走进该企业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生产,全力以赴赶订单。

截至2025年7月底,西安众力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华凯智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域生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已入驻长安区。科技型园区与企业聚人才、兴产业的共生发展形成良性生态,逐步实现“上下楼”变“上下游”,“产业园”变“产业链”。

立足区域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长安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系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孵化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创新主体活的“龙头工程”,加快将科技创新资源“潜能”转化为长安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同时,长安区大力支持驻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机构,努力把更多“硬科技”打造成前景广阔的“好产品”,加快构建“科创引领、两翼齐飞、多点开花”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加快4个工业园和9个制造业基地建设进度,加速招引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力争实现“开园即满园”。

2025年二季度,长安区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9.2%;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同比增长7.4%。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