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02
终南山兴华居士张永亮,以其独特的“善书猴寿”技艺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神猴形象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还蕴含了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综上所述,张永亮的善书猴寿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彰显的文化自信而备受瞩目。

2025-08-01
自此,《白蛇传》在各国产生了基于不同底本的译本,相关书籍不断出版,并被各国图书馆收藏。 多年来,《白蛇传》还以戏剧形式持续登上国际舞台。时代发展不息,《白蛇传》的叙述、重构与创新仍在继续,并持续活跃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 《白蛇传》在中国流传千年,又以多种形式走向世界。

2025-07-31
进入暑期,我国各出入境口岸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亲身感受这个古老而现代国家的独特魅力。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优化各类免签政策,这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访问。一组海报带你看我国入境游市场的蓬勃活力。

2025-07-30
我国文献缩微事业已经走过40年,截至目前,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及成员单位累计拍摄各类文献近20万种、8000余万拍,在时光长卷上传承文脉。他提出建议,采用缩微技术抢救古籍,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联合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文献抢救保护网络。

2025-07-29
近日,“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列宾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画家,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列宾名作。5年后,他完成了享誉世界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2025-07-28
当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故宫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

2025-07-26
我拍摄何家营,目的清晰纯粹。这些影像,既是何家营迈向振兴的成长图鉴,更是新时代村民精神风貌的生动注脚。连续两年,20多次拍摄,我基本形成反映何家营全貌的系列影像。大家认为,用影像记录农村特别是像何家营这样处于转型期的城中村的变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2025-07-25
近日,绵亘于山东省济宁市东部山区的泗水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泗水创新文旅场景,以适应游客多元需求。 泗水为游客打造的微度假产品满足了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如今,短线游客已占泗水游客总量七成以上,带动全县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每个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025-07-23
7月19日晚,2025年巍山火把节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圣火广场开幕。开幕式上,当地精心组织了文艺演出、篝火晚会、烟花表演等,数万名当地群众与来自各地的游客欢聚一堂,共度节日。

2025-07-23
各地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村字号”品牌,不断拓展当地的文旅业态版图。据了解,宁夏正聚力打造宁景百村、宁味千碗、宁选好礼、宁韵百宿、宁遗百坊、宁艺好戏六大“宁字号”乡村文旅品牌,凸显“一村一品一特色”。

2025-07-22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当炽热的阳光裹挟着热浪而来,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悄然而至。大暑以它独有的热烈,将盛夏推向顶峰,奏响天地间磅礴的生命乐章。要说大暑天里最能抚慰人心的风雅事,“赏荷”必是其中之一。大暑时节,骄阳似火,调养心神十分重要。让我们一起奔向“暑”不尽的夏日美好!

2025-07-21
18日晚,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行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和火把狂欢夜活动。盛大的火把节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点燃大凉山各族群众夏日文旅热情。 彝族火把节也带来凉山旅游热。

2025-07-18
绝世佳作、史诗舞剧《只此青绿》北美巡演首场——温哥华站演出在即,加拿大中文电台周二播出专题节目,节目一开始就是易烊千玺为《只此青绿》电影演唱的这首同名主题曲。《只此青绿》以舞为笔,以身入画,将宋代 “青绿山水” 搬上舞台。

2025-07-17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2019年,新建的西夏陵博物馆新馆开放,文物达到1万多件。 1988年,西夏陵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07-16
陈琴的目标,就是要“焐”得她们的每一处衣褶都依身姿而动,无一丝不自然。在芭蕉树迎风挺立的形象“焐”妥后,两块太湖石变化成如意的形状,填充了人物背后的空隙,令檀香扇上的图案形成微妙的层次感,让这读诗写诗的场景,既有人间味,又有世外桃源的仙气。若是“焐”得恰到好处,檀香木的香气依旧有一股醇厚的奶韵。

2025-07-15
在很多海外媒体和民众看来,文化是中国“酷实力”形成和提升的关键所在,独具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持续带给各国人民以惊喜,散发出强烈的吸引力。这在中国当下新大众文艺实践中得到显著印证。

2025-07-14
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第六个节气,2025年大暑始于7月22日。酥山最早出现于唐代。制作酥山时,先将酥加热至柔软的状态,然后慢慢滴淋出山峦的造型,放到冰窖里冷冻。除了白色的酥山,还有染成红色或绿色的酥山。天井下方还会设置水池,利用池水蒸发吸热,进一步降低室内温度。

2025-07-11
明代中国人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重构着天下观与世界观。 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启迪,互通共融,这一历史图景启示我们,文明的辉煌从不在孤立与隔绝中诞生,而是在对话与融合中长存。

2025-07-10
剧集在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饶有兴趣地研究剧中出现的卯榫、智谋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一部古装剧的海外热播,让人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艺创作的迷人魅力。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蕴含中国智慧、中国审美的故事,会在全球观众心中激起更加深远的回响。

2025-07-09
“长城如愿——京津冀长城主题摄影联展”7月8日在北京市文联创展中心开幕。展览汇集京津冀三地摄影艺术家的100幅作品,分为抗战老兵、长城保护员、长城风光3部分内容。

2025-07-08
苏东坡一生起落三度,出典八州,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丰富的东坡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坡行旅”是一条流动的文明长廊。当散落10省15城的东坡足迹被重新串联,这条融合历史深度与时代温度的游径,将成为感悟中华文明的当代“行旅图”。

2025-07-07
暑期来临,旅游高峰随之到来。让文物“活”起来,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夜游项目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变为“住下来、细细品”,超过32%的游客选择在开封过夜。游客“留下来”还持续带动土特产、民宿收入明显增加。

2025-07-04
“一胎99子”,微短剧又出“雷作”。 “剧情翻车”折射出一些创作者“卷”符号、造奇观、博眼球的“比雷”心态。久而久之,“比雷”成了一条赛道。已有从业者呼吁,流量思维不能代替创作思维,别让个别作品“翻车”阻挡行业成长。 打破“比雷”的恶性循环,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选择,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作传播环境。

2025-07-02
曲弧妙构载风华。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尽显东方艺术与天人哲思,是传统建筑重要的视觉符号。 飞檐不仅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创新应用。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重要的文化符号,飞檐在当代文创产业中也得以转化与创新。

2025-06-30
2025“九成宫杯”陕西宝鸡·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赛29日在麟游县青莲山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国的5000名跑者,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用脚步丈量千年文脉。作为陕西省唯一夏季半程马拉松赛事,麟游半马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四届获评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认证。

2025-06-30
新麟游·跑夏去 6月29日7时30分,2025“九成宫杯”陕西宝鸡·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在千年古城麟游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名跑者踏上平均气温仅22℃的清凉赛道,在“森林氧吧”中畅享运动乐趣。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李鹏 摄影报道编辑:燕青来源:阳光报

2025-06-26
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基层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在黄晓丽看来,文化馆的责任和使命是普及艺术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赤水竹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展示着用竹编老手艺结合现代人生活审美开发出来的系列产品。

2025-06-24
近年来,“课本游”悄然兴起,许多人打卡课本里的古迹,体验着古迹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的奇妙变化。 2021年以来,公众考古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志愿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这不仅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也是历史文脉绵延不绝的例证。对于探索课本上的古迹,学生迟培元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