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各地探索推动非遗艺术传承创新 皮影戏木偶戏 尽显独特魅力(辽阔的大地 多彩的非遗)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皮影戏与木偶戏项目众多,展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风貌。本期报道选取在本届影偶艺术周上参演的3种不同类型的影偶作品,从中一窥影偶艺术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不断推动木偶艺术创新。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消费降级

    从这个角度看,个别网红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游客消费降级,而是供给出了问题。从文旅市场整体来看,个别网红景区出现“人旺财不旺”,不仅不是消费降级,反而折射出文旅消费的升级需求。

  • 新西兰汉文化协会舒涵—— 将汉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作为新西兰汉文化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舒涵是许多海外华人心中的文化使者。除了传统的文化活动外,舒涵还注重将汉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舒涵说,“只有当汉文化真正融入你的生活中时,你才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和力量。”在舒涵和协会成员的努力下,新西兰汉文化协会逐渐成了当地华人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九十九岁的音乐情缘—— 心有大爱,才会流淌出美的旋律(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今年7月,上海“东方市民音乐会”18周年庆典。曹鹏深知,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中国,是一个中国指挥家的责任;让人民大众了解、接受、喜爱交响乐,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无论指挥专业乐团还是业余乐队,曹鹏都秉持“交响乐无业余”准则,对艺术“严要求”,对失误“零容忍”。

  • 让诗旅融合释放更大活力(艺海观澜)

      我在参加“诗旅江西”文旅融媒体推广活动的过程中,也对诗旅融合的广阔前景有了更多思考和期待。在祖国大地丰厚的文化资源中找灵感、找源泉,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找支撑、找动能,相信诗旅融合将会释放更大活力,将会有更多优质诗旅产品涌现出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 了解汉字的一把钥匙 ——《汉字百话》读后

    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汉字百话》,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钥匙。“作为国字的汉字”通过分析传入日本的汉字典籍及日本历史文献,讨论了汉字对日文结构的影响。“汉字的问题”主要关注中文、日文的翻译以及日本政府推行的汉字政策。帮助今人深入了解这份人类文化的瑰宝,或许正是作者写作这本汉字普及读物的原因。

  • 心有高山 筑梦未来(艺文观察) ——走近郭帆和系列科幻电影主创团队

    2015年,一群年轻人决心将小说《流浪地球》改编为电影。2019年春节,电影《流浪地球》近乎“横空出世”,以超过46亿元的票房刷新人们对科幻电影的认知,提振对国产科幻片的信心。带着这3个疑问,我一次次走近《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主创团队。“国产科幻电影的创作应时而生。”郭帆认为,“国力强大是对科幻电影最好的背书”。

  • 巢湖之畔(大地风华)

    巢湖位于皖中,地属合肥,水域面积约760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素有“八百里湖天”之称。  巢湖之美,美不胜收。漫步在巢湖之畔,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剪影,犹如一本画集的封面,游人也纷纷入画了。

  • 海渔图里金山嘴(杂记)

    住在这里的杨火根老人是金山嘴的老渔民,做过多年远洋水手。  金山嘴渔村附近的海鲜,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如今上海早已成为大都市,渔村仅剩下金山嘴,渔业捕捞的历史成为过往。  渔村的白墙上也能看到渔具的墙绘,这些墙绘大多是从杨火根的海渔图里复制出来的。

  • 第三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揭晓

    第三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20日晚在湖南长沙揭晓,《三体》获最佳电视剧。杨磊凭借《三体》获最佳电视剧导演,秦雯凭借《繁花》获最佳电视剧编剧。  当晚,第三十二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颁奖典礼暨第十五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闭幕式晚会举行,汇聚近两年的优秀电视作品,铺展开电视行业蓬勃发展的美好画卷。

  • 入乡随“服”,美景美服美不胜收(文化中国行·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④)

    在全国众多旅游目的地,身着传统服饰和当地特色服饰的游客,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旅途中,以衣为媒,入乡随“服”,体验各地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来一场更为沉浸的服饰游,是时下国内旅游最热门的体验之一,掀起各地文旅市场热潮。这种特有的发饰“簪花围”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陕西省文旅厅发布10条“银发经济”精品旅游线路

    10月10日,陕西省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西安召开。会上,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以“三秦四季 怡养乐游”为主题的10条“银发经济”精品旅游线路。线路五为“通古达今·博物之旅”,具体线路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乾陵—汉阳陵—西安碑林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公布

    近日,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  开展“陕西省优秀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评定,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不断扩大陕西省群众文化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的具体举措。

  • 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紧密结合 搭建交流平台 共享艺术精粹

      本届艺术节将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紧密结合,从加强演出资源配置、优化演艺大会功能、增强对话交流实效、扩大海外推广等4个方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艺术节将更多优秀中国原创作品,推向海外主流艺术市场。

  • 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举办近千场演出展览 以艺术之名,赴金秋之约

    10月17日晚,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正式拉开帷幕。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本届艺术节将举办8大板块共计300多项、近千场各类演出、展览活动,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艺术家来沪展演。本届艺术节主要板块将上演57台163场节目。

  • 国风华服,秀出“Z世代”的文化表达(有一种风华叫中国·华服风①)

    今日起,本报特别策划推出“有一种风华叫中国”系列报道,关注中华文化在海内外新近兴起的风潮,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风情和风范。  此前,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展出的一条马面裙走红网络,后被众多商家竞相仿制。

  • 文旅市场亮点纷呈 燃动消费生机活力

    近期,文旅消费“红红火火”,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各种新场景、新业态热潮涌动,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在总体增长态势下,文旅消费更加多元,彰显文旅发展活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各地创新推出一批文旅新玩法、新场景,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各地假日经济活力十足,流动中国彰显生机活力。

  •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展沙漠越野运动 茫茫大漠中,来一场沙地竞速(跟着赛事去旅行)

    2024中国库布其沙漠越野赛暨中国汽车越野拉力锦标赛杭锦旗分站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9支车队、138名车手及领航员参赛。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发挥优势,举办了多项沙漠越野赛事,提升了沙漠越野运动的热度与知名度,相关产业不断成长。如今,沙漠越野运动正成为鄂尔多斯市的新名片。

  • 非遗传承人冯康崇:茶香浸润400年

    1989年出生的古琶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冯康崇是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委古琶自然村村民,从小就与古琶茶打交道。据史料记载,象州茶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其中,象州古琶茶因古琶村而得名,延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古琶茶种植地域已覆盖妙皇乡12个村,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冯康崇坚定地说。

  • 中国文艺的“四重奏”

    今天,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本报特别刊发文章《中国文艺的“四重奏”》,以为纪念,以飨读者。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