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如愿——京津冀长城主题摄影联展”7月8日在北京市文联创展中心开幕。展览汇集京津冀三地摄影艺术家的100幅作品,分为抗战老兵、长城保护员、长城风光3部分内容。
苏东坡一生起落三度,出典八州,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丰富的东坡文化遗产,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东坡行旅”是一条流动的文明长廊。当散落10省15城的东坡足迹被重新串联,这条融合历史深度与时代温度的游径,将成为感悟中华文明的当代“行旅图”。
针对7月5日“苏超”赛事,南京不少景区景点与住宿餐饮的多重优惠则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暑期来临,旅游高峰随之到来。让文物“活”起来,游客从“参观者”变为“参与者”。夜游项目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变为“住下来、细细品”,超过32%的游客选择在开封过夜。游客“留下来”还持续带动土特产、民宿收入明显增加。
“一胎99子”,微短剧又出“雷作”。 “剧情翻车”折射出一些创作者“卷”符号、造奇观、博眼球的“比雷”心态。久而久之,“比雷”成了一条赛道。已有从业者呼吁,流量思维不能代替创作思维,别让个别作品“翻车”阻挡行业成长。 打破“比雷”的恶性循环,为观众提供优质内容选择,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作传播环境。
曲弧妙构载风华。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尽显东方艺术与天人哲思,是传统建筑重要的视觉符号。 飞檐不仅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还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创新应用。 作为中国古典建筑重要的文化符号,飞檐在当代文创产业中也得以转化与创新。
亚当斯拍过的场景,至少换一个构图再拍。尽管拍得比亚当斯更美,还因此沾沾自喜地到处兜售,复印机只能用来复印。
2025“九成宫杯”陕西宝鸡·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赛29日在麟游县青莲山广场鸣枪开跑,来自全国的5000名跑者,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用脚步丈量千年文脉。作为陕西省唯一夏季半程马拉松赛事,麟游半马自2018年创办以来,已连续四届获评中国田径协会A1类赛事认证。
新麟游·跑夏去 6月29日7时30分,2025“九成宫杯”陕西宝鸡·麟游夏季半程马拉松在千年古城麟游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5000名跑者踏上平均气温仅22℃的清凉赛道,在“森林氧吧”中畅享运动乐趣。 记者 芮扬 通讯员 李鹏 摄影报道编辑:燕青来源:阳光报
6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基层代表围绕“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丰富人民美好生活”主题与中外记者交流。在黄晓丽看来,文化馆的责任和使命是普及艺术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赤水竹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展示着用竹编老手艺结合现代人生活审美开发出来的系列产品。
近年来,“课本游”悄然兴起,许多人打卡课本里的古迹,体验着古迹从跃然纸上到映入眼帘的奇妙变化。 2021年以来,公众考古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志愿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这不仅是活态的文化遗产,也是历史文脉绵延不绝的例证。对于探索课本上的古迹,学生迟培元很期待。
重庆市人民小学所在的中山四路是重庆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重要承载地,学校整合中山四路的红色遗址、场馆资源,开发“街区中的革命文化”系列课程。
“非遗+民宿”是文旅融合新业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体验融入民宿,为游客提供体验传统文化的新空间。近日,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非遗会客厅·非遗民宿旅游创新发展活动在陕西省留坝县举行。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已着手制定非遗民宿相关标准,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
6月17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日前,《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发掘简报》发布,该墓是首次经考古发掘的唐新罗质子墓葬,出土墓志详细记载了金泳生平,对研究唐代质子制度、唐与新罗关系等内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离退休干部交流互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于6月5日至6日举办“银龄智奕 乐在棋中”象棋友谊赛,60余名市级机关离退休干部报名参加。本次象棋友谊赛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展现了新时代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开赛一个多月来,“苏超”火遍全国,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苏超”文化梗的本质是地域文化的情感凝聚和释放。“苏超”文化梗的创新表达,源于对地域文化符号的巧妙发掘。此时,“苏超”体育赛事已超越竞技层面,成为江苏地域文化的展台,江苏各地的特色文化获得了很好的展示。
目前,全国1.1万余家非遗工坊,分布在2005个县级行政区,包括670个脱贫县和13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带动相关产业链120余万人就业增收,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央财办将非遗工坊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体系。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让文物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主题论坛、第五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线上展览等系列活动举办。14日一早,以“岭南千年文脉·非遗焕新焕彩”为主题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系列活动在潮州古城启动。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考察时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为要。 今年3月,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共942人。
6月11日,汉中经济开发区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获授“延安精神教育实践基地”称号。授牌仪式上,汉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刘宝明、汉台区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赵建武、汉中经济开发区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郭林森等共同出席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