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传统手工艺遇上人工智能

    另一方面,AI在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继承中发挥作用。正是因为“慢”,传统手工艺才能在AI技术发展的“快”时代酝酿出个性化特征。AI与手工艺的和合共生,或许能为这一问题找到解题的思路。

  • 文化中国行 | 沉浸式考古成为文旅新热点

    11月23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新庄遗址考古工地,一场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活动正在进行。连云港市文物普查队员为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讲解文物普查工作的主要内容,实际操作测量仪等仪器……连云港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晏辉表示。

  • 影视盗版缘何屡禁不止

      在当前强调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背景下,影视盗版缘何屡禁不止?  通过版权保护,确保创作者获得应有的收益,激励创作者不断创作,引导社会投入创作,是著作权保护的目的。  影视著作权保护涉及影视内容提供方、传播方、使用方等多方主体,影视盗版的根治,依赖影视著作权保护生态的总体改善。

  • 来自敦煌的文化“召唤”

    12月7日晚,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创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首次与观众见面,国家速滑馆里座无虚席。常书鸿给出了他的选择:敦煌苦,但“一定要战斗到最后”“愿为敦煌燃此生”。舞台设置以飞扬的想象力,呈现敦煌之美的历久弥新。  “召唤”一词,是《受到召唤·敦煌》的“戏眼”。

  • 影视作品用数智技术为文化传播赋能

    比如,数智技术为中国文化题材创作注入崭新的生命力。但我们在借助数智技术助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技术只是手段,必须与文化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传播效能。

  • 去主题公园成城市游新时尚

    据了解,截至今年10月,中国已有385座主题公园,其中87座为特大型和大型主题公园,在创新经营模式和升级游客体验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并获得显著成效。此外,游客对主题公园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上涨。

  • 古偶剧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失灵了(艺海观澜)

    古偶剧的流量密码为什么失灵了?古偶剧与流量长期绑定,高昂的制作成本让主创们不得不去寻找“爆款”的确定性。显然,这背后更多是追求投资回报率的商业考量,并不符合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这些剧集并非狭义上的古偶剧,但其中的大热元素对古偶剧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 “五个一工程”评选单设网络文艺门类 网络文艺之路越走越宽(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网络文艺作品进入重大文艺奖项评选范围并非首次。  作为近年来网络文艺大力倡导精品化发展的代表性成果,10部入选作品鲜明呈现出网络文艺美学新质的日臻成熟。惟其如此,网络文艺才能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中担当生力军,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报告:中国文化符号在周边国家认知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

    调查称,在文化认知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传播的接受度与影响力持续增强。报告指出,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文化符号在国际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及其对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

  • 胡林古村文旅兴

    如今,胡林古村已打造成国家3A级景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民营企业+合作社”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试点项目。

  • “玩冰雪”“泡温泉”成冬游热点

    近日,东北和新疆的滑雪场纷纷开板,南方众多景区推出减免门票等优惠活动,2024冬季旅游市场火热开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齐齐哈尔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吉林市成为冬季冰雪游增长较快的目的地,截至目前,它们的冬季游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60%。

  • 从春节申遗看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截至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促进文明互鉴  春节承载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聚人心;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 原创舞剧《咏春》在全球43座城市演出200余场 文艺出海“新招式”(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2022年12月自深圳启航以来,《咏春》已在全球43座城市、53座剧院演出了200余场。舞剧《咏春》一拳一掌,干净利落,“穿透”文化壁垒,打出国际性表达的广度与厚度。  创排期间,深圳保利剧院便十分看好该剧,拿下200场国内巡演权。  2023年9月,《咏春》出海首站登陆新加坡,采取市场化商演模式进行。

  • 未央东蒙 绘梦延安——2024年陕鲁两地艺术家文安驿写生交流活动在延安启动

    未央东蒙 绘梦延安——2024年文安驿写生交流活动于近日在文安驿开展。大家在延安文安驿感受独特的风土人情,古老的建筑、质朴的居民都成为创作的源泉。画家们用画笔绘出心中的延安之梦,通过写生交流,技艺得以切磋提升。

  • 顶流冰箱贴如何硬控年轻人

    据统计,马首铜像回归后的四年内,圆明园博物馆共接待全国游客超过134万人。2021年底,在马首铜像回归一周年之际,圆明园首次推出马首铜像冰箱贴。目前,市民游客仍可在圆明园内的15家文创店及线上商城按原价购买马首冰箱贴。

  • 微短剧海外传播:追求艺术品质 尊重文化特性

    微短剧的海外传播,已成为当下令人瞩目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截至今年6月份,已有100余款微短剧App在海外上线。译制微短剧,指将国内微短剧进行翻译配音或配字幕后,在海外平台进行传播。诠释中国、情动世界,应该是微短剧海外传播力图实现的目标。

  • 人类“视距”向地球内部延伸(开卷知新)

      人类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却对它的内部所知甚少。如果建造若干条通往地球深部的通道,就能将人类的“视距”向地球内部延伸数千米甚至上万米,通过岩心获得地壳运动及其演化的真实信息。整个地球气候系统加速变暖,很可能是因为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

  • 打造消费新场景 我国文旅融合热度升温花样多

    一组数据,映照出我国地方文旅市场的“热辣滚烫”,其背后彰显的是文旅产业整体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喜人的数据增势、持续向优向好的经济背后,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并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所做出的诸多尝试。

  • 文化赋能,激发乡村全面振兴新活力(文化中国行)

    为满足国内外嘉宾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鲁源新村引入了尼山书房、孔府印阁、礼乐雅集、汉风艺术、徐弓坊、博雅琴舍等特色文化展示和体验项目。  鲁源新村70岁以上老人有500多名,其中有不少生活或行动不便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个宝,不但改变了我们村的生活,而且实现了以文化人,乡村善治。”

  • 端礼门:金中都考古发现的“第一门”

    端礼门是金中都外城西南城门。走入金中都城内,考古人员在南城墙内侧发现有东西向、宽约11米的顺城街道路遗迹,并同样发现了车辙痕迹。本次发掘的端礼门是金中都首次发掘的城门遗迹,也是罕见的金中都保存结构清楚的大型建筑基址,为金中都城布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坐标点。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