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当热浪袭来,“避暑游”“清凉游”成了很多游客的选择。旅行平台数据显示,“避暑”总搜索量同比上涨45%,“避暑游”总搜索量环比上涨近200%。亲水项目、室内冰雪项目等“人造”避暑场所热度也不断攀升。从自然野趣到人造场景,人们的避暑方式逐渐丰富,这也折射出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活力迸发、势头强劲,是今年上半年旅游市场的写照。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数据情况。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以今年“五一”假期为例,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境外客人明显多起来了”是不少酒店人的感受。“北京饭店上月接待境外客人数量同比增长30%。”在中国开酒店的“老外”,喜林苑酒店品牌创始人林登告诉记者,国际游客非常看重贴心服务,乐于追求更真实的文化体验,而非那些为拍照刻意设计的场景。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哈尔滨的冰雪经济呈现了跨越式腾飞,独特的资源、独特的生活方式是发展冰雪经济突破同质化发展的关键。 在文旅产业、新兴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哈尔滨的冰雪经济早已突破了季节的限制,在夏日里展现出无限活力。
8月6日,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品中国非遗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体行”圆满落幕。作为新晋西安市非遗名录的本土美食,真正展现了关中饮食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味觉图腾。传统与现代边界消融,印证着西安非遗以科技为翼,正以鲜活姿态续写古都文脉传奇。
暑期,是旅游旺季。各地在保护中开发自然资源,打造旅游新场景、新体验,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去年,乌兰察布市共接待游客223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84%。
近日,《中国国家地理》发布“8月去哪儿旅游?”推荐榜单,首推“中国凉都”六盘水。作为全国唯一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推荐,并蝉联《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榜首。2024年,六盘水接待过夜游客614.4万人次,同比增长8.88%。
进入暑期,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迎来旅游旺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大批游客。据伊犁州文旅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至7月,伊犁州累计接待国内游客5493.29万人次,同比增长10.31%。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陕西文旅市场迎来客流高峰。近日,不少网友化身“旅游智囊团”,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积极建言,从提升支付便利化到优化景区服务,再到丰富游客体验,一条条“金点子”为陕西文旅“上分”出谋划策。“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开行银发旅游列车总数预计突破2000列。川渝之旅,是国铁沈阳局为银发旅游列车设计的定制化线路。目前,通过旅行社报名乘坐银发旅游列车的旅客占比超过60%。近年来,银发旅游列车成为老年人出游“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