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青年创客亮剑!大创赛成果展现硬核新科技

    10月14日下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集中采访现场,青春气息与创新活力交织涌动。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青年团队携自主研发的科创成果亮相。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只要扎根实践、勇攀科技高峰,广大青年就能将青春智慧转化为推动科技进步、服务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国家发展与中外科技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 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 陕西高校17个学科跻身中国顶尖学科

    10月15日,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陕西共有26所高校268个学科上榜。陕西高校拥有中国一流学科75个,其中17个学科跻身中国顶尖学科,9个为冠军学科。

  • 人民日报看陕西丨这些职业学校,如何培育出大国工匠

    为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陕西今年新增2所职业本科学校,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对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的中职学生,按有关规定免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据统计,西航职院每年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输送700余名“蓝天工匠”。

  • “金秋启航”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开展

    教育部日前部署各地各高校于9月至11月集中开展“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汇集用人单位岗位资源,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精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  在“金秋启航”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开展期间,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加大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进校宣讲推介力度。

  • 广西招募千余名银龄教师 破解乡村教育之困

      对广西而言,1470名银龄教师的到来堪称“及时雨”。1470名银龄教师能缓解燃眉之急,但要实现广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需以此为契机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形成“银龄输血+本土造血”的长效机制。广西1470个讲学岗位的背后,是万千乡村学子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 以技能培训赋能人才成长

    以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岗位适配能力,不仅能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也有助于兜牢民生底线、提振消费需求。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将实现劳动者就业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培训赋能成长,技能照亮前程。

  • 陕西绥德: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陕西省绥德县素有“秧歌之乡”美誉,当前,绥德各学校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间,让文化传承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绥德县远竹中学校长马延峰介绍。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体操教练常梁梁说。在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捏面花社团,非遗传承人胡宝成手把手教授学生捏面花技巧。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黑耀飞表示。

  • 全总、人社部启动“阳光就业”行动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启动“阳光就业”行动,计划年内实施就业帮扶不少于25万人、提供就业服务不少于100万人次。据了解,“就业帮扶云”平台由全总搭建,具备线上求职、岗位发布、就业直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功能,可提供公益性、智能化、直聘类就业服务。

  • 江苏无锡退休教师华介友几十年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办下去”(一辈子一件事)

      站在前面领读的是今年90岁的退休教师华介友。华介友到全市各个幼儿园和小学去“游说”,招收到首批20名学生。但华介友不气馁,“只要东林书院开一天,就会有家长带孩子来参观,总会有孩子加入我们。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办下去。”“要做好传帮带,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 上海已设立博士后科研站点456个

    截至目前,上海共设立博士后科研站点456个,累计培养博士后3万余人。李政道先生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教授向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人才工作局捐赠了李政道先生1983年建言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书信手稿。

  • 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瞄准需求,看3所大学这样调整专业(经济新方位)

    3个大学专业调整优化的故事,成为观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的窗口。近年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银发经济迎来机遇。今年起,第一届老龄事务管理专业硕士入校就读。胡湛表示,面对老龄化趋势,产业发展方向仍有待探索。

  • 西安交通大学交大西迁博物馆: 厚植家国情 建功大西北

    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新生分批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2018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为弘扬西迁精神,交大西迁博物馆探索了多元路径。今年5月,《向西,再向西》话剧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上演。

  • 学科专业优化组合,“育人套餐”再升级 复合型人才培养,1+1如何大于2

    通过整合既有学科力量打造的新专业或“培养套餐”,如何实现育人效果“1+1大于2”?今年,该专业获批招生人数100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分析,高校专业瞄准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调整,首先是为了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家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 崇德尚礼 文脉相承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举行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7日在山东曲阜举行,文化节主题是“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2025孔子文化节推出了很多创新内容,例如“《论语》共诵”主题活动,带领全球观众领略儒家文化的深厚魅力。不断为孔子文化节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彰显出文化“两创”的山东担当。孔子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共有130页首页上一页123456789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