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网络联盟 >>网络联盟 >> 河南“千年不遇”洪灾,遗憾在哪儿?
详细内容

河南“千年不遇”洪灾,遗憾在哪儿?

时间:2021-07-23        阅读


  7月20日以来,河南发生特大暴雨导致的洪灾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和信息可以看到,郑州被淹的大街小巷,飘流和淹没的大小车辆,惊恐失声的人群。许多人被困在地铁,用微信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我们从视频中的灾难现场,也看到了群众的自救与互救的感人场面。在地铁五号线上被淹的车厢内,在没胸深的积水中,面对窒息和绝望,人们在恐惧中相互鼓励,相互安慰。团结一致,共渡难关。当救援人打开了车窗户,出现了让晕倒的人、女士、小孩先走。顺着地铁向导,有秩序地撤离。

  面对无家可归的人,大部分酒店客栈不涨反降或是免费。这里没有逐利和利已,有的是人间大爱。在这里看不到英雄,却看到遍地的普通无名之辈。

  我们看到了军队的快速行动。中部战区第一时间,调派解放军和武警和消防官兵5700人和汽车装备,浩浩荡荡地开进灾区。

  我们看到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七省1800名消防指战员带着各种设备,驰援河南救灾。接着又是北京、安徽等蓝天救援队集结出发……

  我们被无数企业的快速行动感动了。他们捐出上千万上亿的资金和物品。北京字节跳动捐赠河南1亿,抖音、今日头条开通暴雨互助通道。让消息快速地透明地让全国人民知晓。

  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全国大协作的感人局面。

  昨天(7月21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行了防汛应急新闻发布会,记者提问似乎过于简单或不为人关注。而在直播现场评论区,瓜众不解的提问留言却引人深思。

  有了气象预警防护是否到位

  今天(7月22日)从官媒传出最新消息,截止到7月22日,河南省16日以来,强降雨造成全省103个县市区877个乡镇300.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3人,失踪8人。紧急避险转移37.6万人,安置25.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1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

  首先是气象预警。河南气象台副台长苏爱芳说,7月16日河南气象台发布第一次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并在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送达本级党政主要负责人。19日郑州发布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十一条,短信接收总人次达1.2亿。显然,预报工作毫无问题。

  省气象台作了橙色、黄色、红色预警后,当局不知道有没有发布错峰上班或停课停业等通知?及时跟进的防御措施做了没有?做得到位不到位?于是,也形成如下几问。

  “千年一遇”是否理所当然

  在这次郑州暴雨中,我们知道这次郑州大暴雨的等级之高从未有过,为一小时降雨201,9毫米,有人形象比喻,一天下了一年的雨量。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千年一遇”。

  有报道说,郑州一天的降雨量600多毫米是全年的降雨量。要说因为“千年一遇”而猝不及防也情有可原。但在黄色、橙色、红色预警后有没有做到充分地思想准备呢?

  一部分人认为,在大自然面前,人显得渺小,是无法抵御这种灾难的。尽管有了预报预警,但仍没有想到有这么厉害。所以对出现像地铁进水,城市一片汪洋泽国似乎很难防范。顺着这样的思路,在洪水中被夺去的生命,是不是就显得无奈?因为它归结为“千年一遇”。就是洪灾起因属于自然。人无能为力。

  而有一种观点对千年一遇说法从中国的水文记录上做了细致的考察。据中央气象台首席评论员陈涛介绍,对暴雨有严谨气象记录时间是在1950年后,也最多是70年。按这个推断,这样的暴雨的“千年一遇”从何而来?

  有人提出,是有什么凭据说明,这场暴雨是“千年一遇”?是不是这样一说,就可以把死于地铁大水里的12个人,归结于无法抗拒的天灾?是千年一遇所造成的结果。天灾不可避免?

  实际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所出现的反噬。从这个角度上说,天灾十之八九是人祸。其一,是人们不敬畏自然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给予的惩罚。其二,是因为人类没有防范而使灾祸乘隙而入。

  郑州地铁人士认为,修建地铁的抗洪标准,不可能做到等级最高,因为我们还有更多的工程需要花钱。如果仅从自然不可抗拒,千年一遇的特大灾害的不可知这些客观原因而一味强调客观本源,在不断发展的地铁未来,仍还会带来生命之痛。

  从今天起,我们在网文中看到的一些文章,有一个提法上的变化,就是将“千年一遇”改成了“百年一遇”。

  为什么没有及时停业停学

  从视频里看到,郑州那么多市民都在大雨如注的天气坚持上班,学生仍然上课,显然是有了预警却没有具体的防范措施。这样一来,气象红色预警也只是个摆设。

  这与北京预报大暴雨到来之前,所作出的中小学停课的决定形成鲜明对照。北京在11日暴雨来袭前,居委会挨家挨户督促人家关窗。将容易树倒的路段临时封上,让汽车进入临时进入地库,下令全北京市中小学课。一切都在防患于未然。

  可以说,采取具体到位的防范措施,虽不能完全治本但能基本上治标。起码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如果能做到停课停业,减少人员外出,也就减少了公交的压力和外出公共场所不必要的伤亡。这在我国去年到今年防范新冠肺炎的经验是一致的。

  在一个城市,学生群体是一个最易遭到风险攻击的群体。在可能发生的风险面前,起码的停学是第一步的。它能直接起到最好的防范的效果。在郑州已经发布了红色预警,说明灾害已经到了临界点。可我们遗憾地看到,这次气象预报预警没有错报,也没有轻报,可郑州并没有做到最基本停工停学。这是不应该发生,也是不可原谅的。

  地铁进水是否防护不力

  对于暴雨怎么几个小时就使一个近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成了一片汪洋?网民也有疑问。这里有没有其他原因?诸如泄洪等。因为水势增大,水位增高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它不等同于海啸,不可能短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整个城市吞没。连地铁都来不及停运。

  抢救为什么滞后也是人们的质疑之处。从7月20日下午6点多,地铁五号线的乘客泡在水里有两个多小时,直到晚8点多,消防队员才赶到现场,砸开车窗玻璃,抢救出乘客。抢救持续到21日凌晨3:50,才疏散人员500多人。抢救不及时,究竟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大雨阻挡了救援者的到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按说,在同一个城市的消防队距离并不是问题,为什么救援抵达要那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车会开至区间而停?为什么没有在第一时间打开车门组织乘客逃生?从大水进入地铁轨道,也是一个缓慢过程,应该有一定的抢险时间,从地铁坦承在开停的处置上有过多次徘徊。那么,有没有处理不及时?从这一侧面也能看出郑州的应急反应能力欠缺。

  而地铁方的解释显得简单:五号线外的停车场及周边发生严重积水,积水冲垮出入口挡水墙,一说是道路积水倒灌进地铁,造成列车停运。

  对于地铁出入口的挡水墙被冲垮前有无预警的问题,专业人士解释也未能说服于人:地带处于监控盲区但很难及时发现。而出现积水,需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能会申请停运。但解释方也说,一小时降水201.9毫米,更多考验城市的应急能力,而不是建筑能力。

  那么,我们要问,如此重要且关系到隧道下乘客安全的闸门,为什么能是一个盲区而得不到重点监控?中国的地铁都能制造,一个视野良好的监控怎么还会成为盲区?监控设备盲区是年久失修,还是设计不合理?地铁积水严重、排水不畅,是否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欠缺和不足?地铁这次是否有失于防护不力?

  地铁为什么没有停运

  这一次洪灾,郑州地铁五号线成了重灾区,第一次统计的死亡人数为12人、受伤为5人,全部都死于地铁积水。于是,地铁为什么不停运就成了追问的焦点。

  在交通拥堵的地面,地铁被视作是最准点也是被称赞的交通工具,郑州地铁称,20日一整天,他们都在停与不停间徘徊。上午8点16分正常运行,半个小时后,因雨大出现车站临时关闭的提示,仅8分钟后出入口再次打开。从下午3点40开始,仅20分钟,七个车站临时关停。一小时后,一号线、二号线部分站点暂停。下午四至五点,一小时内,郑州降雨量达到201.9毫米,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晚6点前后,五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并冲垮出入场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6点10分,地铁最终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直到18:10发现地铁积水,地铁下达全线网停运指令。

  在这停停开开的一整天,明知暴雨,为什么不早点停运。地铁方面的理由是,一是地面交通拥堵,他们承担了地上运力不足的运载责任,可解市民晚高峰之急;二是突发事件无法保证安全运营的,虽可暂停运营,但要向上级报告和向社会公告,这都需要时间。但运营企业不能随便停运;三是一两站出现问题并不会直接停掉地铁,要达到一定比例才会重新评估。直到六点,积水冲入五号线,十分钟后才停运。

  虽然地铁停运决策时间长,但在特殊非常时期,“将在外,军命有所不授”。在人命关天的千钧一发之际,不能啥事都等高层决定,需要立马决断,如果还像平常的那样,等到上级批准,人早已完了。这里所反映出的应急预案不知做的到位不到位?

  截止7月22日,河南洪灾初步统计的死亡33人,而地铁被淹身亡的就有12人,近乎一半。如果及早停运,这12条活生生的生命或许就不会失去。

  农村为什么没有及时关注

  在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袭击郑州时,我们在视频里只看到汪洋泽国的郑州而看不到郑州以外农村的遭灾的画面,我们听不到这些最底层人的哭喊的声音。河南更多的农村怎么样了?那里留守的老人和儿童淹了没有?他们没有智能手机,他们没有办法把他们的呼救传递出来。在这个时候,他们多么需要我们的一线记者深入下去,把真实的灾情和感人的救助传递出去?

  那么,为什么没有关注到农村?是农村不灾情不重?是农村不重要吗?可见,人们在灾情来临时,是否也有嫌贫爱富的嫌疑 ?

  从第二天(21日)开始,我们的一些媒体似乎在一场梦境中如梦方醒。我们在视频中,可以听到那一个个的呼救和惊吓声,才陆续有了媒体对郑州以外的巩义县山体滑坡、死亡人数、房屋倒塌、水库溢洪、镇区被淹、断水断电断粮的有限报道。

  由此可见,人人都是摄像头的网民更具有新闻敏感力。在第一时间,在受灾的角落,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良心良知的媒体人和大众。他们还是想到了那些被遗忘的不起眼的偏远农村的角落。

  媒体有无滞后缺位

  在7月20日最初的郑州暴雨中,我们第一时间是从自媒体和网民所拍的视频中看到郑州所遭遇暴雨的袭击。在此,我们要向尊敬的自媒体和那些热心的网民们致敬。

  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洪涝以猝不及防的时间突然而降时,率先报道的是自媒体的微信、微博、及朋友圈的视频和信息。而主流媒体的行动显得迟缓和滞后。

  在对灾难报道中,人们最关心的是新闻的接近性。死伤的人数是多少?灾情的损失有多大?这不仅是人们最想知道的,也是媒体最应该记写的。而我们却在郑州暴雨最肆虐的时候,看到一些媒体却在侃侃而谈意大利的水灾,关注欧洲最富有国家对洪灾为什么准备不足?有的当地卫视不去直播郑州的水灾,还在播放着抗日神剧。对这样一场特大洪灾,作为媒体人居然没有职业敏感,而需要网民来提醒。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此刻,所有的善良的人们都在为河南的灾民焦心,而欧洲的洪灾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不到。有网友写道,中原腹地泽国汪洋,无数苍生在挣扎,人民在受难,在滴血,在流泪。难道纳税的钱是用来关心别国的安危,漠视手足的死活吗?

  这种善意的批评的提醒,却被一些人当作“拿河南暴雨灾情大做文章”,“对中国社会的攻击”。

  

1627003915957586.jpg 


  最令人讨厌的胡锡进还振振有词,说什么“德国的水灾冲垮了‘良心’和‘神话’“。三天后,当河南发起了大水,他居然说,河南”这种极端的天气导致洪灾是必然的“,真是胡乱喷粪。

  胡编以反人道的表现,抡起政治和道德的大棒,再一次击打受灾同胞的心。他以“深刻冲击中国人原有对西方治理水平和其对人道主义忠诚的认知”这种强奸民意的心态来亵渎那些死去的魂灵。同时,也在大灾面前的人与人间制造矛盾和挑事。

  当然,除了胡编之外,还有一批这样的蠢货。一个前几年曾以批“厉害了我的国”而成为网红的投机者,如今摇身一变,不知又从哪里找来了一根墙头草,借自己网红的平台,发表他人的《让郑州为暴雨灾难检讨反思,有些嘴炮党实在是太矫情了》,实际上,明眼人一眼看出,这种拙劣的表演,就是实实在在的不要脸“嘴炮“。

  难道面对洪灾不完善处,提一些质询和不同看法,就是是嘴炮?就是攻击?这样下去,我们还要不要实事求是?要不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不要百家争鸣?

  在大灾面前,人民大众提出一些质疑正是为我们今后建好自己的美好家园。将可以避免的遗憾不让它出现,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对此,我们应该反思。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