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财经 >>财经 >> 基金代销多元格局显现:银行独占“半壁江山”,市场蛋糕加速放大
详细内容

基金代销多元格局显现:银行独占“半壁江山”,市场蛋糕加速放大

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23万亿元,在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金销售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名单。其中,银行渠道保有规模合计为3.6583万亿元,占比59.4%,仍占有基金代销的“半壁江山”,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券商分列二三位。

微信图片_20210805143349.jpg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基金代销逐渐形成银行、券商和独立销售机构多元化格局,将有力促进做大做强基金行业“蛋糕”。而在国家政策和监管的支持、引导下,基金市场规模增长仍潜力巨大,越来越多机构正发力互联网、智能投顾等,提高投资者的盈利体验和投资意识。

8年新增18.8万亿
公募基金“蛋糕”正加速放大


时间回溯至2013年,第一批四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获批开业刚刚1年,彼时公募基金规模仅仅4.2万亿元,而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公募基金规模已经高达23.03万亿元。

为何仅仅8年时间,基金行业“蛋糕”迅速扩容18.8万亿元?

这与国家监管政策的支持、引导密不可分。2013年,《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诞生,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和银行、证券公司一道,成为拓展证券投资基金这一广阔市场的“开路先锋”。此后,公募基金市场开始由小到大,并在资管新规落地、居民存款搬家等大背景下,于近两年引来快速增长期,这块蛋糕还在加速放大。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0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4.70%,创历史新高。2021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3万亿元,半年增长15%,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而在2018、2019年,公募基金的增速仅为12%、13%。

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银行、券商等传统渠道加速“跑马圈地”,另一方面,蚂蚁财富、天天基金等基于互联网的第三方代销机构的崛起,公募基金购买的门槛逐渐降低,大量长尾客户群体入场,公募基金的普惠特质得以充分发挥。

早在2019年,证监会发言人高莉便表示,“目前公募基金销售业务初步构建了覆盖场内场外、线上线下、直销代销的多元化销售渠道。行业个人投资者群体不断壮大、普惠金融效应初步显现。”

基金公司是背后最大的受益者。“这几年我们感受到,随着合作的渠道变宽,我们接触到的基民也在增加,”一位基金公司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过去银行、券商是基金代销的主力,第三方销售机构从一开始的“不起眼”,慢慢变为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加入,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基民”,将市场触角拓宽到更大层面。

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新增的“基民”中,30岁以下的90后占到一半以上。深交所5月发布的2020年个人投资者状况调查也显示,新入市投资者平均年龄为30.4岁,较2019年降低0.5岁,买基金越来越成为年轻大众的主要理财方式。

基金代销多元格局显现
银行仍占据“绝对主力”


在整个公募基金销售渠道中,银行仍然是绝对的销售主力,但银行、券商和第三方代销机构等形成的“多元化格局”效果显现。

7月30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0强名单。

从权益类基金(股票+混合公募基金)的保有量规模看,招商银行以7535亿元规模依旧居首,蚂蚁基金以6584亿元次之,工商银行以5471亿元排名第三。天天基金、建设银行保有规模超过4000亿元,分别位列第四和第五位。

从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量来看,今年二季度,蚂蚁基金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突破一万亿元,达10594亿元,这也是基金代销机构非货币基金保有规模首次突破一万亿元,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分别以7961亿元、5875亿元位居第二、第三位,天天基金、中国银行、建设银行3家保有规模也突破4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仍旧稳居基金代销的主力,不仅前10强中,银行占据8席;从规模来看,银行保有规模合计达到3.6583万亿元,占比59.4%;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合计为1.4286万亿元,占比仅23.2%;券商保有规模合计为1.0548万亿元,占比17.13%;而保险机构规模仅为167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从代销格局来看,公募销售渠道日渐多元,银行仍占主导的情况下,券商、第三方代销份额也持续提升,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多元和便捷的选择。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券商和第三方代销机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多元化格局”,已经为未来公募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铺好了“路基”。

多方争相做大市场蛋糕
提升客户体验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些年我国公募基金市场迅速扩容,但市场总规模增长远未露出“天花板”。数据显示,和国外成熟基金市场相比,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市场20万亿的规模,仅为美国市场规模的1\9。而按照央行2019年披露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报告,房产高居我国城镇家庭总资产的八成,金融资产仅20.4%,而基金又只占到金融资产的3.5%。

微信图片_20210805143355.jpg


面对这块尚待继续做大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机构意识到,关键是要持续提升基民的投资体验,一场“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投顾”的变革也正在到来。

近年来,虽然基金的“赚钱”能力一次次得到验证,但一些新基民容易陷入“追涨杀跌”、频繁申赎等投资误区,造成“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怪现象。

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授王鹏指出,从机构角度来看,市场高涨时是较好的销售窗口期,而从投资者角度,却是风险最大的时候。王鹏认为,基金销售机构提升自身粘性的最重要因素,是要着重提升客户的投资体验,“应该对客户做好投资者教育,做好客户和产品的适配,陪伴客户渡过回撤的艰难时期。”

“从目前各个渠道的客户使用体验来讲,互联网平台和三方平台相对整体占优,”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机构的APP交互设计相对更加人性化外。在用户粘性上,基金讨论区变成了相亲角,更是一度成为今年2月的现象级事件。而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顺势而为,在基金讨论区进行用户陪伴和理财风险提示、投资心得分享,和新基民建立了信任。

此外,一些第三方代销机构提供的投顾门槛也很低。比如天天基金,可以对整个基金业绩进行横向对比;支付宝则上线了“帮你投”等基金投资顾问服务,将投资门槛降到了800元人民币,“帮你投”会给每个投资者做风险测试,根据结果给出不同目标收益率的建议,并推荐匹配的基金组合。投资者可以选择自己认可的建议,转入拟投资金额,接下来的投资就有“帮你投”背后的智能模拟和专业团队完成。

互联网平台为基金行业提供数字化试水样本的同时,银行、券商等机构也不遗余力拥抱互联网。据记者了解,近期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纷纷联合多家基金公司,打造“银基平台”,推动大财富管理向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迈进。

在中金研究团队看来,对于基金销售渠道,长期而言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围绕其投前、投中、投后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才是竞争核心。


来源:红星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