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侯宁彬介绍,包括秦兵马俑在内的120件组文物上周已漂洋过海安全运抵日本,目前中日双方正在紧张有序地布展当中。侯宁彬告诉记者:“现在一个个开箱,我们先验证了一下展品的保护情况,没有问题以后慢慢布展。”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中日新闻社东京本社和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以及展出地日本京都、静冈、名古屋、东京的文博机构联合承办。展品来自以陕西为主的国内17家文博机构,共120件组。侯宁彬介绍:“这次展品主要是以陕西出土的,从西周时期到东汉年间的文物为主,当然也有外省的,比如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的秦简。展览分了三个部分,一个是‘统一前夜’,讲的是大一统前期的一些酝酿准备阶段,秦文化和周文化融合以后;第二个就是‘一统天下’,秦人从西部边陲的小的部族,最后完成了统一大业的整个过程;第三个阶段就是‘发展壮大’,汉取代秦以后汉承秦制的这个问题。”通过文物反映西周到东汉晚期的历史进程、社会治理、经济进步等,展示出中华民族在周秦汉时期的盛世文明与辉煌发展历程。

秦兵马俑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文化IP之一,1976年首次走出国门,展出地就是日本。《兵马俑与古代中国——秦汉文明的遗产》文物大展3月25号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开展,之后到日本的静冈、名古屋、东京三地巡回展出。整个展览历时近一年,所展文物明年2月启程回国。侯宁彬:“意义非常大,我们大概从2019年就开始酝酿这样一个展览,就想到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京都我们能看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包括京都市本身跟唐长安城、跟洛阳城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城市建设、布局,甚至包括文化因素有很多联系,这也是这次展览第一站放在京都的原因。”侯宁彬介绍,自秦始皇兵马俑在国外首次亮相后,几十年来外国民众对秦兵马俑这位“友谊大使”的热爱从未降低。这次展出,也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的首次出国展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
侯宁彬:“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展览顺利的送出国,也是各方努力的结果。国家文物局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简化了很多的程序。以兵马俑为主题的展览,在世界上仍然是一个热点,也就是说国外的公众特别希望看到秦始皇兵马俑为载体的中国历史文化。我们现在国外要举办兵马俑为主题的展览,大概要提前5年左右要来排队。”
来源:第一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