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通网视频 >>直播 >> 人民日报仲音文章:加大保障力度,切实改善民生
详细内容

人民日报仲音文章:加大保障力度,切实改善民生

时间:2024-08-05     作者:苏晓【转载】   来自:人民邮电报

7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标志着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网络主播成为国家新职业,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顺应,也有利于为该职业的更好发展护航。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表示,新职业意味着新的就业增长点,且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人社部门及时公布新职业,能提升从业者认同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直播平台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快手等平台为普通人提供了规模化的就业机会和职业选择。数据显示,快手直播品类已达425个,优质主播数量增长超过100倍,“直播+”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直播平台就业价值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3年底,快手平台带动4022万个就业机会,短视频直播就业呈现出数字职业化、直播产业化、从业大众化和就业规模化四个特点。

网络主播等新职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就业蓄水池的形态,增强了全社会应对就业压力的弹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副院长周广肃认为,从供给侧来看,短视频和直播作为新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典型代表,不仅催生了大量新业态,还对传统业态进行了数字化的赋能升级,从而带来了就业规模的大幅扩容。从需求侧来看,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新商业模式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规模增长,从而通过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传导到就业需求的扩大。

网络主播正式进入“国家确定职业分类”,除了有助于个人实现职业价值外,也为多个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认为,网络直播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可访问性为各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重塑了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者行为,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业态。短短几年时间,网络直播已经在直播电商、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市场营销、艺术表演、经验传递、专业咨询等领域大放异彩。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