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也是金融服务的“旺季”。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支农力度。各地金融机构迅速响应,不断加大信贷投放,持续优化产品服务,努力让金融“活水”更多、更快、更精准地流入良田。
编辑:金文婕审核:王仕伟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中交一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期债券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科技创新,加速企业科技转型,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季度是影响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窗口期,全国各地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目标,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抢抓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激发消费新潜能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加力扩围,有力畅通经济循环。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
近日,多地中小银行密集下调存款利率。其中,部分银行的长期限定期存款产品利率已跌破2%关口,这一调整标志着多数中小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全面迈入“1时代”。此次调整力度显著,部分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陆续向“1时代”靠拢。事实上,自今年4月份以来,已有多家中小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聚力攻坚,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今年以来,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保持基准利率不变在4.25%至4.50%之间,与市场预期一致。”程实认为,从本次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美联储仍保持高度谨慎,短期内将继续观察劳动力与通胀数据的演变,以决定政策调整的时机与力度。
价格方面,全面降息0.1个百分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息0.25个百分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有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超4000亿元。其一,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有望每年降低实体部门利息支出约4000亿元。其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助力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实现。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此次利率下调后,新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将执行新的利率,此前已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将在2026年1月1日起下调。 一是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二是价格型政策,下调政策利率,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利率,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三类举措十项具体政策: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发布本市“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名单(第1批)的公告》共涉及8家小贷机构。《公告》明确,纳入“失联”“空壳”名单的小额贷款公司须于公示期内主动申请注销或退出行业。纵观行业,今年以来已有多地相继公布了清退小贷机构名单。
4月29日晚间,六家国有大行集体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六家国有大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44.2亿元,合计日赚约38.27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六家国有大行的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普惠金融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农业银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为7.22万亿元,增速为10.51%;中国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贷款户数分别同比增长27.63%、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