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上线 914门好课助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

    原来,这门课程是近日教育部公布的新一批914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之一,现已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免费开放,受到众多来自西部职业学校化工相关专业学生的欢迎。为进一步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惠及更多学生,教育部要求本次入选的课程接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并向社会免费提供不少于5年的教学服务。

  • 高校专业调整忌“新瓶装旧酒”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迎来新一轮专业调整潮。这种“新瓶装旧酒”现象,暴露出部分高校急于“占坑”的心理。应当看到,那些“新瓶装旧酒”专业,在师资、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等方面大多缺乏必要的积累,无法支撑新的学科建设,也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甚至会误人子弟。

  • 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教育时评)

    今年以来,各地着眼民之所盼办好教育实事,让教育的民生账本增厚度、显温度——  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曾是福建漳州芗城区学前教育的短板之一。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的人民属性比较突出。

  • 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启动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共同举办的2025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强化一揽子兜底保障,统筹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按规定兑现失业保险待遇,为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服务对象实施临时救助。

  • 多部门联合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为积极营造清朗健康的全国研考网络环境,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开展查处涉研考违法有害信息专项工作。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郑重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编造、散布网络谣言须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涉考涉招违法违规行为,可向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 教育部增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日前,教育部完成2024年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增补工作,共增设40个新专业,其中,中职专业3个、高职专科专业20个、职业本科专业17个,增设数量是自2021年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发布以来最多的一次。  据悉,近年来,教育部动态管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每年组织开展新专业增补工作,近3年累计增设85个专业。

  • 我科学家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

    近日,《自然》杂志在线发布了中国科学家领衔发起、十八国科学家团队联合署名的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白皮书。截至目前,“π-HuB计划”已获得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4个科学家团队的支持,形成了多国多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全球协作网络。

  • AI自习室能成为“伴学良师”吗

    而AI自习室正是AI伴学的一种具体实践。此外,许多AI自习室还强调信息共享的重要性。尽管当前有部分AI自习室项目已经通过了审查并继续运营,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明确相关规范。这无疑给AI自习室的运营模式带来了挑战。

  • 自然纪实节目打开青少年视野

    今年暑假,人文自然探索纪实节目《寒暑假》邀请两岸暨港澳地区的8位少年,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索当地自然密码与人文风情,用自然教育打开青少年视野,引发大众关注和网友热议。随着寒假临近,《寒暑假》的自然探索之旅再次受到观众期待。

  • 产教融合,造就创新人才

    同济大学是一所工科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校,在获批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后,该校积极探索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范式改革,在校企合作一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 让高校院所与企业“联上姻” ——兰州新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前不久,一场科技成果供需对接会在兰州新区举行。这是兰州新区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一次生动实践。如何让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联上姻”?“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兰州新区的全力支持。”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说。

  • 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借刀”清除致病蛋白

    基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靶向蛋白降解药物化身为“垃圾分拣员”,主要工作是给致病蛋白“贴标签”。

  • “夜校热”折射终身学习热潮

    “夜校热”折射的正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夜校热”助力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夜校热”出现的背后是新型夜经济的兴起。“夜校热”丰富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

  • 青岛农业大学:让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近期,青岛农业大学好消息频传,多项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农田”。青岛农大校长赵金山说,科研成果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离不开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这些科研共同体,让科研人员与企业家成为科研‘合伙人’,实现了科研成果即创即转、即研即推。”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