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衣怒马又千年!西安这座宝藏博物馆“上新”啦~4月11日,历经5个月提升改造的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古都西安”二、三展厅喜迎开放,1100余件(组)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精品在1300平方米的展厅全新亮相,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正式以“新颜”迎宾。 记者了解到,此次改造提升后,有100余件(组)藏品将首次在该馆基本陈列中与市民游客见面,带众人在“一眼千年”中看长安万象,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地展现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精髓。 新展陈兼具 “颜值”与“内涵” 过去近半年的提升改造,是西安博物院自2007年建成开放以来,基本陈列进行的首次大规模的提升。西安博物院院长余红健表示,此次提升既是一次展览内容的提升,也是展览形式设计和展览品质的一次提升,整个展览更加突出西安“都城”的多姿多彩,也形成西安博物院自身的展览风格。 使文物“说话”,让文博故事更加生动,将“博物馆大学校”的功能得以更好发挥,记者注意到,西安博物院也在此次基本陈列的提升改造中,通过“赋予情境”等方式,探索着文物展品的呈现新方式,拉近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周代车马器、兵器等的展示中,就直接将文物组合还原场景之中,为观众理解器物样式和用法提供了具体参照,此外,陈列现场还新加入了许多互动装置,让“游览博物馆”这件事,在“长知识”之外,还“很有趣”。 大名鼎鼎的 西汉黑陶俑也在展陈中 战国的金虎饰;汉代的博戏人物铜镇、彩绘步兵俑;西夏的西夏文“敕马燃亮”铜牌;清代的赵孟頫款设色辋川图手卷……提升改造后,这些珍贵的文物藏品,首次亮相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端详,细细品味。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唐三彩腾空马、西周永盂等,也在展陈之中,成为游客们的“打卡”重点。 西安博物院藏品部部长伏海翔告诉记者,全新亮相的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对宋元明清时期的本土文物进行了增补展示,“西安不仅有周秦汉唐,也有宋元明清。在宋元明清时期,这里依然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也走出了张载等许多文化大家,所以在陈列中,我们增加了不少宋元明清时期的文物,希望在对历史的钩沉中,让参观者能够对这时期西安文化的传承和不断发展,有更多了解和体悟。” 在全新亮相的西安博物院基本陈列文物中,两件来自汉文帝霸陵的西汉黑陶俑特别引人注目——2002年,6件西汉黑陶俑即将在美国被拍卖,经中美多方努力,6件陶俑于2003年回到西安,入藏西安博物院。正是这些西汉黑陶俑,让江村大墓第一次出现在中国考古学家面前。去年底,江村大墓被考古证实为汉文帝霸陵,并于近日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 在陈列内容方面 以原有展览框架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工作成果和观众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内容修订和信息完善,通过“千年古都”“帝都万象”和“府城华章”三个篇章来讲述光辉灿烂的西安故事和中华文明。 二、在形式设计方面 从重新规划观展流线入手,张弛有度地划分各部分空间,通过展柜、展台、展托以及半透垂蔓与灯光的定制化设计和精工细作,在开放有序的视觉场域里,创造性应用多样且明快的色彩调性,让文物展品在流畅舒适的氛围环境中跃动而出,熠熠生辉,整个观展场域也显得通畅大气。 三、在体验表达方面 改善原展览中文物展品的呈现方式,通过阵列式排布,组合式、功能性展示等多样的方法,赋予这些文物一些新的表现力,拉近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距离。 一、 在陈列内容方面 以原有展览框架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工作成果和观众需求,进行了针对性的内容修订和信息完善,通过“千年古都”“帝都万象”和“府城华章”三个篇章来讲述光辉灿烂的西安故事和中华文明。 二、在形式设计方面 从重新规划观展流线入手,张弛有度地划分各部分空间,通过展柜、展台、展托以及半透垂蔓与灯光的定制化设计和精工细作,在开放有序的视觉场域里,创造性应用多样且明快的色彩调性,让文物展品在流畅舒适的氛围环境中跃动而出,熠熠生辉,整个观展场域也显得通畅大气。 三、在体验表达方面 改善原展览中文物展品的呈现方式,通过阵列式排布,组合式、功能性展示等多样的方法,赋予这些文物一些新的表现力,拉近观众与展览之间的距离。 杂技俑 唐代仕女俑 风吹过的都是文化 脚踩着的都是历史 这就是西安 鲜衣怒马 古今交融 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 来源:第一新闻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