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教育出版社6月29日下午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经历了多次调整,但鲁迅一直是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 人教社表示,
这些作品堪称“最经典”的课文,几乎每一篇都曾入选十套以上的语文教科书,是几代中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篇目。仅从改革开放以来主要的初高中语文教科书中这些作品出现的频次统计,《故乡》被选入14套语文教科书,《孔乙己》为13,《藤野先生》为12,《社戏》为1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10,《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为10,《祝福》为10,《记念刘和珍君》为10,《阿Q正传》为9,《拿来主义》为10,《为了忘却的记念》为9。 《阿长与<山海经>》相对以上作品来讲,在课文中出现的年代并不算早,1990年进入自读课本,以后陆续成为2001年人教版、人教课标版、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这篇散文笔调富有温情,与鲁迅犀利老辣的杂文风格迥异,利于学生了解更加立体的鲁迅形象。 除了课文,统编初高中语文教科书还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拓展阅读。 第一,通过课后的“思考探究”进行拓展阅读。
第二,通过“名著导读”板块拓展阅读。
第三,通过选入其他人回忆鲁迅的文章,丰富学生对鲁迅的认识。
统编语文教材通过“1+x”的拓展阅读、引入他人写鲁迅的文字等方式,与课文中的鲁迅作品形成一种立体结构,引导学生站在不同视角,通过不同文体,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真正走近鲁迅。 “教材中选入的鲁迅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根据教材编写框架的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是基于中小学教材的统一规划、考虑一线的教学反馈后作出的正常调整。”人教社说。 人教社最后强调,鲁迅先生的作品从未大规模“撤离教材”,鲁迅先生一直与所有使用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孩子们同行。 【编辑:张洁】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