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舆情 >>媒体曝光台 >> 突发!秦岭护绿者被查!灞桥区秦岭保护局副局长陶永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守绿人变“破绿”者?生态保护岗上的监督拷问
详细内容

突发!秦岭护绿者被查!灞桥区秦岭保护局副局长陶永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守绿人变“破绿”者?生态保护岗上的监督拷问

时间:2025-09-18     作者:王健【转载】   来自:长安文摘

据“清廉西安”消息:西安市灞桥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永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西安市灞桥区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一则简短的通报,却因当事人的特殊身份引发强烈关注——身为负责秦岭生态保护与执法的副局长,本应是秦岭的“守护者”,如今却因“严重违纪违法”接受调查,这种身份与处境的反差,让公众对生态保护领域的权力运行风险充满追问。


案例解剖:生态保护“关键岗”的权力风险点

 

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生态安全的重大议题,而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承担着政策执行、日常监管、违法查处等核心职责,其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直接关系到生态红线的守护力度。结合岗位特性,此类岗位易滋生的违纪违法风险点清晰可见:


 项目审批“放水”:在秦岭周边的建设项目审批、生态修复工程立项中,无视生态保护要求,为违规项目开绿灯,收受利益回报。

 执法监管“手软”:对非法占地、乱砍滥伐、私搭乱建等破坏生态行为,不依法查处或从轻处理,形成“执法寻租”空间。

 资金使用“挪用”:在生态保护专项资金拨付、项目验收中,通过虚报工程量、关联方承揽等方式套取资金,中饱私囊。

 

陶永宏的被查虽未披露具体问题,但从其“副局长”的职务和“生态保护执法”的岗位属性来看,大概率触及了上述权力运行的关键风险点,这无疑是对“生态保护者必先守规”的沉痛警示。



深层思考:如何守护生态保护领域的“廉洁防线”?

 

生态兴则文明兴,而生态保护的成效,离不开执法者的廉洁自律与权力的规范运行。陶永宏案再次敲响警钟:生态保护领域绝不是腐败的“法外之地”,唯有筑牢监督防线,才能让“护绿人”真正守好绿。


1. 强化“靶向监督”:针对生态保护领域的审批、执法、资金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项目全程留痕、资金流向清晰、执法记录可溯”的监管体系,精准防控风险。

2. 推动“阳光执法”:公开秦岭生态保护的审批流程、执法标准、处罚结果,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暗箱操作”空间。

3. 深化“警示教育”:以生态保护领域的典型案例为教材,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明确“破坏生态必追责、执法腐败必严惩”的导向,让从业者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来源:长安文摘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