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中一县数千条个人信息被完整公开!时间:2025-10-24 2025年5月,某村委会的村务公示栏引起了检察官们的注意。村务公示栏中张贴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表中完整罗列了村民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电话号码及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一旦泄露,可能造成多重危害。除常见的骚扰电话、推销短信等问题外,更严重的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精准诈骗、盗刷银行卡甚至冒用身份办理贷款等违法犯罪活动,给村民的财产安全和家庭生活带来实质威胁。针对这一问题,略阳县人民检察院着手开展专项监督工作。 同年5至6月,为全面掌握情况,该院组建办案小组赴略阳县下辖的17个镇(街道)开展实地走访。发现共有12个村存在同类情况,公示内容不仅涉及补贴发放,还包括扶贫救助、贴息贷款、危房改造等各类信息,村民个人信息未作任何隐匿处理,涉及超过数千条个人信息被完整公开。调查过程中,检察官注意到不少村民对村委会公开张贴公示信息涉及个人信息行为态度不一。有村民认为:“在本村公示个人信息能有多大影响,村务信息公开的越详细,说明村干部工作越实,我们也就越放心。”也有村民表示:“虽然我们也想了解补贴发放是否公平,但把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都贴出来,心里总不踏实。”也有村干部反映,由于缺乏明确的公示规范,村里通常直接沿用镇(街道)下发的原始表格,对哪些信息应当隐去并不清楚。 调研结果显示,略阳县在村务公开中普遍存在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初步估算,全县约有千余名村民的个人信息在公示中处于“裸晒”状态,泄露内容涵盖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手机号码、详细住址等。调查发现,当地村务公开主要采取公告栏张贴和网格微信群发布两种方式,具体操作由各村信息员负责。不少信息员反映,部分镇(街道)虽强调个人信息保护,但未提供具体操作指引,因此他们通常直接将上级部门下发的原始表格进行公示。 经审查,该院认为,相关镇(街道)在推行村务公开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有关规定,对村民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潜在风险,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院依法向存在问题的多个镇(街道)公开送达检察建议,要求其严格履行个人信息保护监管职责,对已公示信息采取去标识化补救措施;完善村务公开内容审核机制,强化个人信息处理全流程监管;组织开展面向村干部和信息员的专题法治培训,增强依法公开意识。 检察建议发出后,各镇(街道)积极落实整改,自行摸排各下辖村(社区)存在的信息公开问题,对公示信息进行去标识化处理,组织信息员进行专项培训,明确要求公示时对身份证号保留前6位和后4位,银行卡号保留后4位,电话号码中间4位用星号代替。有的镇(街道)不仅对现有公示栏进行全面排查整改,还建立了“村级初审、镇级复核”的双重审核机制。全县共整改不规范公示栏12处。 后续略阳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跟进监督,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工作的长效性。该院还计划在年底前对全县村务公开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推动建立“公开但不泄露”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来源:略阳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