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

    近日,教育部上线“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为离校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未来,“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将持续优化服务功能,整合更多就业资源,确保离校后就业工作持续有力,助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 财政部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支持保障力度

    财政部日前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支持保障力度,2025年下达资金42.5亿元,比上年增加6.1亿元,增长16.8%。下一步,财政部将支持和引导地方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经费保障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能力水平,为残疾儿童接受高质量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 让假期更有趣,孩子有所得(编辑手记)

    如何让孩子“有所去”还“有所得”?期待有更多社会力量在假期为孩子搭起知识与趣味的桥梁,也期待更多孩子带着求知的热忱、充实的感悟重返校园,开启成长的新篇章。

  • 拓岗位、优服务、强指导,系列增量举措相继推出—— 助高校毕业生走稳就业路(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在行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扩岗位、优服务、强指导等推出系列增量政策举措,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目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

  •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修订印发

    记者11日从财政部了解到:为规范和加强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教育部修订印发了《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办法所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  办法明确,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由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共同管理。

  • 沪港澳携手深化三地青年交流合作

      “沪港澳青年合作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成效显著。”  本次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指导,沪港澳三地12家主要社团联合主办。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论坛的举办将进一步深化三地青年交流合作,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持续助力沪港澳在创新创业、文化交流、产业合作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青年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 研学热为乡村游注入新动能(专家解读)

    美国《旅行与旅游世界》杂志近日刊文,关注中国乡村日益升温的研学游。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达1469亿元,预计2026年这一数据将达2422亿元。随着中国乡村持续发展,教育旅游将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文化保护的有力工具。  研学热深刻改变了乡村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和商业模式。  研学热正为乡村旅游注入新动能。

  • 月球岩浆海洋或于45亿年前形成并在1亿年内快速凝固 中国科学家精确测定月球“婴儿期”演化关键时间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对一块名为“NWA 14729”的月球陨石进行了原位同位素定年分析,给出了答案:月球的“岩浆海洋”在45亿年前就已形成,并在不到1亿年的时间内迅速冷却凝固。这一发现为理解月球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关键线索。业界有观点认为,月球在约43.5亿年前才完全凝固。

  • 各地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爱心托管服务 给家长暑期带娃出份力

      暑期以来,各地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爱心托管班活动,解决家长“带娃难”的后顾之忧,用心用情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共青团中央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各地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将持续用好资源和渠道,把托管班这件好事办好,用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社会尊重、赢得青年口碑。

  • 培养技能人才,五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关键问题: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亟待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机构和使用单位之间存在需求错位——企业往往追求中短期利润最大化,对于培养周期较长、过程复杂的技能人才参与动力不足,导致不少校企合作培养只停留在浅表层次。

  • 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 从“托有难题”到“幼有优育” ——代表委员为有效满足婴幼儿托育新需求建言

    2024年国务院对多地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成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有送托需求,但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现有托位缺口较大。社区办托育,则存在场地整合难的问题,目前仅有6.15%的社区有托育设施。这种对托育质量的担忧,在代表委员的调研中反复出现。

  • 对话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 走近“看不见”的重离子世界(弘扬科学家精神·对话)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位于甘肃兰州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赵红卫面对面交流。重离子研究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 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编辑手记)

    上世纪初,西夏文和汉文的双义双音对照辞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出土,被誉为“打开西夏文字之门的金钥匙”。  用好科技这把“金钥匙”,期待更多冷门学科生生不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涌动蓬勃的青春活力。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