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怀进鹏表示,将分类推进高校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特别是通过启动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建立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并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
陕西省人民政府近日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陕西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筹备工作情况。在赛会中表现优异的选手将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可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晓东表示,陕西省将高质量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标准办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打造职业技能领域交流展示新平台。
及至新时代,高铭暄、顾明远、黄大年、张桂梅、陈立群等教书育人楷模,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新时代“大先生”的典范。他们都是以行动传承教育家精神的楷模与代表。教育家陶行知曾言,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照片中,黄大年微笑着,身后是“地壳一号”万米钻机。9月1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学部长的黄大年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转眼间,黄大年已离开了7个春秋。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教授李盛英收到了好消息:他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科历史悠久。此后,山东大学便走在了微生物学发展的前列。张友明是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目前,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汇聚了众多顶尖专家及研究学者。
她说,老一辈哈工大“八百壮士”铸就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教学作风,深深烙印在哈工大每一代师生的心中,成为所有哈工大教师共同恪守的育人准则。如今,老一辈“八百壮士”或已离去,或已入耄耋之年,但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着后辈前进的方向。
如何才能科学把握原则与尺度,跳出“写试卷、做习题”的窠臼,也走出“为创新而创新”的误区,布置给学生真正“走心”的作业?在本次调查中,不少家长也提出了“不要科科布置,要整合统筹”“要增加灵活性,老师给出方向即可”“要注重作业讲评,不要一交了事”等建议。
今年2月1日,修订后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实施,将“三项改革”相关举措纳入其中,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近日,陕西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若干措施》,20条措施助力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该企业成为陕西省科学院在“三项改革”过程中孵化的第一家科技企业。
9月6日2时30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十星的方式,成功将吉利星座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迄今实施的最大质量发射任务,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第12次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4次发射。
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方位、战略路径,在担当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中,探索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校有组织科研创新变革之路。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推进有组织科研实践为例,重点阐释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创新变革的思考和探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部署,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产教融合,立足“国家战略急需干、职教定位必须干、学校发展应该干”,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适应性。成立“三全育人”领导小组,落实任务清单。
前不久,江苏省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新政,其中明确规定,“企业在聘首席技师可比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正高级待遇”。我们相信,各地多推出一些像江苏这样可感可及的举措,让高技能人才有“面子”也有“里子”,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技能报国的队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汇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据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网站近日报道,英国研究人员正着手设计全新探测器来捕获暗物质。下一代探测器的规模将为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暗物质探测器LUX-ZEPLIN的10倍,希望能发现更广泛的潜在暗物质候选粒子或其他新物理现象。
日前,清华大学戴琼海团队在《细胞》上发表最新工作成果,宣布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目前,该仪器已支持国内多所高校院所在免疫学、脑科学等领域开展系列创新性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强师工程服务站揭牌活动近日在河南虞城县举行,人民日报社参与共建。活动现场,虞城县人民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百县千校万师计划”,旨在提升该县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设立强师工程服务站,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培训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苏秉琦,1909年10月生,新中国考古学主要奠基人、考古学“中国学派”倡导者、北京大学考古学科创办人之一。1965年,苏秉琦发表《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一文,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一篇划时代巨作”。这是苏秉琦个人的“顿悟”,也是中国考古学界的“顿悟”。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为新时代人物塑像:2024年教师节专场”雕塑活动于9月10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活动邀请雕塑家现场为2024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慧霞、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周晓玲、2024年全国最美教师周树强3位优秀教师代表塑像。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基础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近日,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兼具高分子材料的超高柔性和超高强度钢的超高强度。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
又到开学季,各高校陆续迎来2024级新生,一批新专业首次亮相——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今年有24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在54所高校进行布点。 新增专业“新”在何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