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首页 >>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 创新,中国旅游兴旺的法宝(览胜观潮)
详细内容

创新,中国旅游兴旺的法宝(览胜观潮)

时间:2025-09-08     作者:尹 婕【转载】   来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c22038ca-38ec-42ce-ba31-d858c6a54601.jpg

      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里,游客在仅1.8公斤重的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下,轻松登山;到访贵州的游客在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的协助下,享受贴心服务;在福建泉州,3D数字人“和和”半年服务10万游客,满意度达96%……中国旅游业正以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重塑着人们对旅途的印象。

  这一创新浪潮的涌现,源自中国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曾经,“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单纯逛景点,是国内旅游的代名词,旅游业呈现粗放式发展,过度依赖“景区效应、门票经济”。近年来,人们的旅游需求持续释放,“特种兵式”旅游、“反向”旅游、“city walk”等新模式尤受年轻游客欢迎。人们的旅游目的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景区、景点,而是不断向街区、商圈、城市公园等生活空间拓展,生活化、体验式旅游日益成为新潮流。旅游业界随之做出响应。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为游客带来新体验,成为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内容。河南中牟曾是传统农业县,在国内旅游业版图中寂寂无闻,近年来,这里聚集起郑州方特欢乐世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等数座主题公园,并凭借主题公园特色游频频出圈。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56个迷宫般的格子院落里,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近700分钟不重复的精彩演出,让观众如入从商周到唐宋再到近现代的时空,沉浸式领略赓续千年的中原历史与文明。“不仅是一个旅游项目,更是一部文化作品”,这是该项目运营方的追求,现在也成为许多游客体验之后的感受。各具特色的文化赋予各地旅游独特的魅力,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层次,并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科技的融入,则为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不竭的驱动力。得益于智慧系统的助力,四川九寨沟景区把游客接待量控制在舒适阈值,并把游客精确引导至各景点、栈道和交通节点,合理分流。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让游客能更专注于欣赏风景、体验文化。面向全球开放的“敦煌数字资源库”则让更多人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浏览洞窟的高清影像,在“寻境敦煌”数字展厅,游客戴上VR眼镜,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特窟第285窟,360度探索洞窟细节。科技创新不仅缓解了实体景区的接待压力,让更多人可以“一饱眼福”,也为文化传播增添了新的维度。

  这一创新浪潮的涌现,推动着旅游业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效应日益显现,“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与关联性产业、行业的融合愈加深入。浙江杭州的“茶旅游”将龙井茶“从田间到车间”的生产过程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吸引游客亲自参与采茶、炒茶,带动茶农由卖茶叶转向“卖体验”,收入较过去大为增长;内蒙古乌拉盖草原坚持“走生态路、打文旅牌”,将草原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乌拉盖管理区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滨海城市海南万宁,凭借旅游业与“海陆空”多元业态的创新融合,成为国内“体育+旅游”的重要地标。旅游业创新已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创新,为旅游业注入活力,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84万亿元。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创新的火花正在全国各地迸发,共同为中国旅游发展的生动画卷添彩。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