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西而言,1470名银龄教师的到来堪称“及时雨”。1470名银龄教师能缓解燃眉之急,但要实现广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需以此为契机完善师资培养体系,形成“银龄输血+本土造血”的长效机制。广西1470个讲学岗位的背后,是万千乡村学子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以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岗位适配能力,不仅能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也有助于兜牢民生底线、提振消费需求。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将实现劳动者就业增收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培训赋能成长,技能照亮前程。
陕西省绥德县素有“秧歌之乡”美誉,当前,绥德各学校让非遗走进校园、走进课间,让文化传承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绥德县远竹中学校长马延峰介绍。绥德县体育培训中心体操教练常梁梁说。在绥德县田庄镇九年制学校捏面花社团,非遗传承人胡宝成手把手教授学生捏面花技巧。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黑耀飞表示。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启动“阳光就业”行动,计划年内实施就业帮扶不少于25万人、提供就业服务不少于100万人次。据了解,“就业帮扶云”平台由全总搭建,具备线上求职、岗位发布、就业直播、就业指导、就业援助等功能,可提供公益性、智能化、直聘类就业服务。
站在前面领读的是今年90岁的退休教师华介友。华介友到全市各个幼儿园和小学去“游说”,招收到首批20名学生。但华介友不气馁,“只要东林书院开一天,就会有家长带孩子来参观,总会有孩子加入我们。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要办下去。”“要做好传帮带,让孩子们有更多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
截至目前,上海共设立博士后科研站点456个,累计培养博士后3万余人。李政道先生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李中清教授向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人才工作局捐赠了李政道先生1983年建言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书信手稿。
3个大学专业调整优化的故事,成为观察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良性互动的窗口。近年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银发经济迎来机遇。今年起,第一届老龄事务管理专业硕士入校就读。胡湛表示,面对老龄化趋势,产业发展方向仍有待探索。
新学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新生分批走进交大西迁博物馆。2018年12月11日,交大西迁博物馆正式开放。为弘扬西迁精神,交大西迁博物馆探索了多元路径。今年5月,《向西,再向西》话剧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上演。
通过整合既有学科力量打造的新专业或“培养套餐”,如何实现育人效果“1+1大于2”?今年,该专业获批招生人数100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祁占勇分析,高校专业瞄准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调整,首先是为了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国家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
2025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7日在山东曲阜举行,文化节主题是“大哉孔子 和合共生”。2025孔子文化节推出了很多创新内容,例如“《论语》共诵”主题活动,带领全球观众领略儒家文化的深厚魅力。不断为孔子文化节注入新的内涵,使其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彰显出文化“两创”的山东担当。孔子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表示。
2005年9月,浙江省委常委会在浙江大学召开,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目标。20年来,浙江大学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凝聚师生校友力量,办好世界一流大学。 创新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
教育部近日印发《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部署各地各招生单位做好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日9:00~22:00。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阅读会赋予一个人怎样的变化? 或许是因为,阅读在不少人那里成为一种稀缺的习惯。202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稳步提升。谈及阅读的收获,陈浩引用了这样一段话。阅读,是足以受益终生的长期主义。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一名典型的自主学习者,能够在选课前设定学习目标,选择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课程门数,制订学习计划;及时反思评估,调整学习方法,优化时间精力分配;遇到难题主动寻求帮助,并自我激励、持续努力。 自主、创造、多元,是我眼中大学学习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