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墨载法,寿相庄严——终南山兴华居士善书“猴寿”中的广大佛法 时间:2025-09-07 终南山云雾缭绕,藏纳着无数修行者对生命与真理的探求,兴华居士便是其中之一。他以笔墨为舟楫,以“猴寿”书法为载体,将佛法的慈悲、无常、因果之理融入一笔一画间,让看似寻常的寿字书写,成为传递广大佛法的方便法门,在笔墨流转中启悟世人,见字知“道”,寿相庄严。 兴华居士的“猴寿”,首重“慈悲为怀”的佛法内核。佛法以慈悲为根本,视众生平等,而“猴寿”的书写,恰是这份慈悲的具象化表达。他笔下的“猴寿”,字形灵动却不张扬,笔画舒展温润而不拘泥凌厉,如同佛陀对众生的包容与护持,“猴寿”字讲的“长寿”,不仅是对生命长度的期许,更是对“慈悲心长驻”的劝勉。在兴华居士看来,真正的“长寿”,从不只是肉体的绵长,更是心灵的觉醒;而觉醒的起点,便是对众生的慈悲。他常说,书写“猴寿”时,需心怀“愿众生离苦得乐”的善念,每一笔都要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他人的祝福。这种将慈悲融入笔墨的书写,让“猴寿”不再是单纯的书法作品,更成为佛法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载体,观者见字,便如见慈悲之相,心生善念。 “猴寿”的笔墨间,亦藏着佛法“无常与精进”的智慧。佛法认为,世间万物皆在无常中流转,生命亦不例外,唯有精进修行、善念不辍,方能在无常中把握本心。兴华居士书写“猴寿”,从不追求固定范式,而是根据当下的心念与感悟调整笔画,有时笔锋轻转,似猴子灵动攀援,暗喻生命需在变化中适应、在无常中精进;有时笔画厚重,如磐石沉稳扎根,象征善念需历经岁月打磨,方能坚不可摧。他常以“猴寿”的书写喻示世人:生命如笔墨,看似由自己掌控,却需顺应因缘、精进不怠;若沉迷于“长寿”的执念,忽视了心性的修行,便是本末倒置。唯有在无常中坚守善念,在日常中践行善行,如同书写“猴寿”时一笔一划的专注与坚持,方能让生命在精进中获得真正的“长久”,这正是佛法“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深层诠释。 更难得的是,兴华居士以“猴寿”为纽带,将佛法“因果业力”与“善念传家”的理念相融。佛法讲究因果循环,善因结善果,而“猴寿”作为传递福寿的象征,恰是“善因得善果”的直观体现。他常将书写的“猴寿”赠予邻里或有需之人,不为名利,只为传递“善念种因,福寿结果”的佛法真理,若能心怀善念、力行善事,便是为自己与家庭种下“福寿之因”,这份善因会如“猴寿”的笔画般,绵延不绝,惠及子孙。在他看来,一个家庭若能以“猴寿”中蕴含的佛法善念为指引,成员间互敬互爱、慈悲相待,便是在积累家族的“善业”,这份“善业”会成为家族绵延的无形护佑,正如佛法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兴华居士善书“猴寿”的广大佛法,从不以深奥义理示人,而是藏在最朴素的笔墨与最真挚的善念中。它让佛法走出殿堂,融入日常,让世人在欣赏“猴寿”书法之美的同时,领悟慈悲的真谛、无常的智慧与因果的道理。这便是笔墨载法的力量,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佛法,“猴寿”虽小,却能映照出佛法的广大与深邃,让善念随笔墨流传,让智慧随寿字生根,在世间播撒觉醒的种子。 来源:斜月三星洞的猴子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