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1200余场 展世界艺术画卷 建文化交流平台时间:2025-10-20 10月17日,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拉开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一场艺术节,吸引全球优质演艺资源,中外名作佳作汇聚上海舞台。一场艺术节,赋彩人民美好文化生活,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名家名团的风采。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生动展现着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编 者 复原古韵盎然的故宫“老戏台”,以水磨清音“重现”故宫雅韵……10月17日晚,由上海昆剧团、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在上海大剧院上演,拉开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帷幕。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自1999年举办至今,累计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艺术团体和6.6万余名艺术家参与,直接覆盖中外观众超8000万人次,已成为我国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佳作汇聚,吸引全球优质演艺资源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于10月17日至11月27日举行,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举办各类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共计1200余场。 维也纳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等世界名团如约而来;话剧《白鹿原》、音乐会《诗的中国》、皮娜·鲍什1978重现版《交际场:回响1978》等中外名作佳作齐聚上海舞台…… 成熟的办节机制、丰富的平台层次、坚实的观众基础,使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对于全球优质演艺资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本届艺术节上,55台129场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约六成,在沪首演率超九成。 开闭幕演出一中一外,上演昆剧《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第一季)、丹尼尔·哈丁与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音乐会,中西文化隔空对话。 “我们希望带来的昆剧剧目在艺术节这个国际演艺的‘大码头’,展现出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表示。 维也纳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柏林剧团等国际名团将带来“全集系列”“上海独家”等精彩策划,打造全球资源集聚的演艺“新高地”。 主板演出有含“金”量,更有含“新”量。国际指挥大师捷杰耶夫携手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在5天内完成马勒交响曲全集的演绎。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携全班人马带来6天的歌剧嘉年华。 陕西人艺上海驻演的《白鹿原》等5部大戏,舞台剧《繁花》终季、评弹《菜肉馄饨》、芭蕾舞剧《百合花》等上海出品剧目,民族歌剧《同心结》、舞剧《王阳明》等原创力作,或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取材自现实生活,呈现佳作竞艳的文艺新气象。 今年艺术节继续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设立分会场,同时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呈现广州粤剧院大型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等7台14场演出,以及展览、非遗展示、艺术教育等各类活动,深化文化交流合作。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表示,艺术节坚持内容为王,“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含金量、影响力和好感度、吸引力,正在国际舞台被不断提及,优质节目的供应是根本。” 文化惠民,艺术演出嵌入城市公共空间 秉持“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艺术节用心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优质演艺资源“溢出”,全城全域联动,营造全城有艺的“艺术磁场”。 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醒狮和普宁英歌,亮相以“年轻力”为定位的商业综合体;法语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走进百年建筑思南公馆;张家界(国际)爱乐乐团和“金玉兰”上海国际木偶艺术周精品,在“中华第一商业街”南京路上演绎…… 这是本届艺术节“艺术天空”惠民活动的掠影。艺术与商圈共生、与城市共鸣——“艺术天空”持续创新演出形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将艺术资源嵌入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间中,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一睹名家名团的风采。 10月16日晚,上海黄浦区城市草坪音乐广场,“艺海秦风”演出用国际化艺术语言诠释民族非遗,奏响三秦古韵。随着2025上海城市草坪音乐会“秋之韵”正式启幕,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19组艺术家团队将齐聚上海音乐厅前的茵茵草坪,带来16场歌剧、交响乐、爵士乐、国乐等演出,市民可“免费预约、凭票入场”。 本届艺术节期间,“艺术天空”惠民活动将在上海各大公共空间共推出60台90余场活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艺术家踊跃登台,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黄浦区突出音乐主题,普陀区侧重亲子节目,青浦区举办水岸音乐节,艺术节还携手静安区在上海展览中心户外喷水池广场连续第三年举办户外交响音乐会,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项目。 用心绘制社会美育共享的“新图景”。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将举办33项、80余场艺术教育活动,以“学生观剧观展团”“艺术进校园”“青少年剧目展演”等品牌活动实现资源聚合、人才培育与国际交流的有机联动,构建高质量美育平台。 拓展文化消费惠民的“新场域”。今年艺术节将发售超过6000张半价惠民票,切实降低市民参与门槛,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 破圈融合,将艺术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艺术节从内容、场景、体验多端探索“艺术+”破圈融合,吸引全球观众“因热爱,跨越山河,奔赴上海”。 文旅产业已成为改善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介绍,围绕“将艺术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本届艺术节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的融合创新,推出一系列文旅商体展联动的新创意。 以“首演首秀”激活消费动能。上海不仅是全球演艺精粹的聚集地,也是国际顶尖艺术团体亚洲首演、中国首秀的重要舞台。这丰富了市民的高品质文化供给,也成为吸引消费的流量入口。 以“票根经济”延伸消费场景。联合互联网头部平台推出“演出+旅游”“资讯+优惠”服务,打出具有吸引力的食宿行消费“组合拳”,实现城市生活中“烟火与诗意”的融合。联动进博会、上海旅游节等,通过“节节联动”“演展联票”,吸引海内外观众“近悦远来”,沉浸式体验这座城市的金秋艺术浓度。 以“文旅经济”促进消费转化。艺术节联合互联网头部平台,提供“演出票+酒店+景区”一站式文旅套餐;联合铁路上海站打造分会场专列,实现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客源互送;与中国国航合作推进“航空+文娱”立体营销,“为一个节,赴一座城”的消费效应日益凸显。 艺术节同时联动展览品牌,打造文艺生活范式。在上海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海派艺术馆和上海展览中心等城市地标,举行广东美术百年大展、第十八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等展览,让“看美展、观文博、赏好剧”成为上海文旅的品质首选。 激活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深层动力,也涵养生生不息的艺术创作生态。艺术节“扶青计划”由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21位艺术家组成新一届艺委会,共吸引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226个作品申报,将推出9部舞台和视觉艺术作品,并首设科技融合品类,诠释青年艺术家们突破边界的艺术探索。艺术节新创品牌“ARTRA自定艺”聚焦新观众、新场域与新未来,将推出一系列融合创作。 在古今交融、中外互鉴的演出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时代风采,见证文艺“百花园”的繁盛景象。期待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演更多精彩。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