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石刻文脉 共话保护发展——汉中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学术座谈会圆满举办11月1日上午,汉中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嘉宾云集、智识激荡,一场以“蜀道申遗、石刻艺术传承与民间博物馆发展”为核心议题的学术座谈会隆重召开。陕西省政协原秘书长、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增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著名秦汉史专家王子今,汉中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刘保民,汉中市政协副主席刘伟,原陕西省文物局局长刘云辉,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周晓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易华,四川省广元市文史委主任陈洪及汉中本土文化学者黄建中、雷震、李青石等业界专家学者与各界领导齐聚一堂,共探蜀道石刻艺术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新路径。
座谈会上,与会嘉宾首先对汉中蜀道石刻艺术博物馆在民间文物抢救保护、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方面的不懈努力给予高度赞誉。大家围绕蜀道石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质与学术价值展开深度研讨,一致认为:作为古代秦蜀交通要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蜀道石刻不仅镌刻着千年历史信息,更凝聚着先民的艺术智慧与精神追求,是研究秦蜀文化交融、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佐证,堪称中华文脉传承的“石质史书”。
交流中,王子今教授从文史研究视角切入,强调要深挖石刻背后的历史叙事与人文故事,让静态的文物“活起来”“会说话”;刘云辉结合数十年文物管理实践经验,就民间博物馆规范化建设、文物保护技术创新等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本土学者则呼吁强化地域文化联动,推动蜀道石刻艺术深度融入地方文化发展大局,实现保护与活化的双向赋能。
谈及民间博物馆的发展之路,与会者纷纷向馆长郭林森致以敬意。多年来,郭林森馆长怀揣对传统文化的赤诚与执着,倾注毕生心力深耕民间博物馆建设,奔走于石刻文物征集、保护与研究的第一线。他攻坚克难、初心不改,让一件件散落民间的石刻珍品得以“安家落户”,为蜀道文化的传承延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坚守文化、深耕不辍的精神赢得全场一致赞誉。
陕西省政协原秘书长、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姚增战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座谈会为蜀道石刻艺术的保护传承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博物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吸纳专家智慧、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力度、提升展陈水平与学术影响力,让蜀道石刻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持久的光彩。
此次学术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凝聚了学界对蜀道石刻艺术保护传承的共识,更为民间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活地域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影响。
编辑:金文婕 摄影:李明见 审核:王仕伟 下一篇淡季出游 选择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