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老街寻味(随笔)

      五马街上的美味,让我想起在另外两条浙江老街的“寻味”经历。不觉间,西街已在眼前。  另一条让我难忘的老街,是同样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松阳明清古街。  老街寻味,寻美味,更寻文化味。来到一座城市,不妨去老街区走走,感受那里的丰富韵味。

  • 夜游为夏日消费添动能

    日前,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现场发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消费指南”,一系列夜游玩法陆续“解锁”。夜游的新业态、新场景不断涌现,为夏日消费增添新动能。为丰富夜游体验,海昌海洋公园每日开放夜场并推出夜间演艺、巡游、音乐节等活动。

  • 领略古城风貌 感受文脉传承

    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另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众多系列。透过镜头,观众得以走近长汀、安庆、景德镇、莆田、北海、镇远、会理等一座座名城,在时空对话中感受文化传承,在市井烟火中体认文化交融,在生动影像中领略这些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活力与魅力。

  • 延时、加展、夜游 中国各大博物馆应对“夏令时”

    进入暑期以来,“文博热”随着气温一同升高,各家博物馆被媒体戏称进入“夏令时”。为更好满足暑假游客参观需求,多家文博场所已经进入“夏令时”,实行周一不闭馆、延时开放、调整预约政策等措施。七月以来,各家博物馆以丰富的展览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被誉为“最后展厅”的博物馆文创店,在这个暑期也先后发力。

  • 2024年“畅游一夏”全国夏季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启动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文化和旅游部新闻中心会同各地文旅厅局,联动相关媒体平台在线上开展“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畅游一夏全国夏季推广活动,为广大民众出游提供更多选择。炎炎夏日,正逢暑期,各地纷纷推出特色文旅活动、新型消费场景及惠民措施,丰富群众暑期文旅生活。

  • 专家研讨电影《凤鸣飞天》:艺术呈现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7月27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指导、《电影艺术》杂志社主办的电影《凤鸣飞天》观摩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就《凤鸣飞天》的现实意义、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共抚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廖晓勇指出,《凤鸣飞天》是抚州市文化为农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

  • 《文艺回响——我的文联情缘》② 中国杂协副主席吴正丹:让杂技艺术在世界舞台美好绽放

    从艺超过30年,吴正丹至今仍活跃于舞台之上。她表示,“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一代,坚定投身于这项艺术之中,让杂技的生命力可以长久不衰,让中国杂技艺术在世界舞台更美好绽放。”

  • 暑期文旅迎热潮 为消费市场注入生机活力

    暑期来临,各地文旅热度持续上升,消费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的新态势。暑运期间,各地上线多条旅游特色专列,迎接旅游热潮。暑期文旅大幕拉开,各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种类繁多,文旅市场“多点开花”、热度十足,一系列特色活动和新型消费场景为消费市场注入澎湃动力。

  • 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社会杂谈)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大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向往,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奔向博物馆。我们期待,博物馆继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印记,都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热映

    2018年,上海歌舞团创排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由韩真、周莉亚任总编导,王佳俊、朱洁静主演,获得极大成功,迄今已演出600多场。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教授聂伟认为,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文艺工作者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上海解放75周年的一封“红色情书”。

  • 外国游客“逛长安”品古韵

    行走其间,外国游客仿佛回到古代“逛长安”,感受千年古都的独特韵味。外国游客“入乡随俗”,让大唐不夜城唐食坊工作人员胡望雨印象深刻。胡望雨介绍,具有西安特色的黄桂稠酒,颇受外国游客青睐。4月3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境外融合服务平台”发布,这是陕西省首个文博单位发布的方便外国游客支付的融合服务平台。

  • 年轻网络博主制作原创精品,展现国风国潮—— 用视频丰富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近年来,国风成为颇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热潮。不少年轻网络博主,特别是UP主热衷于以各种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拓展国风、国潮的当代表达。这则消息触动了一名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叫王莘阁。雁鸿也了解到,有千余年历史的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体验“更美好中国”!暑期入境游跑出“加速度”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随着中国的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正在成为现实。

  • 中国电影迎来“火热”夏季 多题材致敬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电影创作的源头活水,滋养着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今天的系列报道《中国电影的火热夏季》来关注今年暑期档的传统文化盛宴。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 文化中国行 | 寻味历史人文记忆

    海门区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海门有机整合张謇遗迹资源,启动了张謇历史人文记忆轴建设。海门张謇研究会原副会长周至硕介绍,张謇历史人文印记是海门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更是张謇故里最具韵味的金名片。

  • 暑期“文化味”更浓 诗与远方正当“夏”

    日前,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跟着赛事去旅行”2024暑期全国户外运动赛事目录,包括环海南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21项国际国内赛事入选,推动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留量”,释放假日消费活力潜力。中宣部电影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电影暑期档是电影的盛会。

  • 文旅市场“热”力足 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

    近期,文旅市场热力正足,Citywalk持续升温,反向旅游备受欢迎……文旅场景亮点纷呈,激发消费市场新活力。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要着力丰富产品供给,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夜间经济品质。

  • 中国出入境游加速回暖

    近日,世界旅游联盟联合万事达卡、携程集团和支付宝发布的《2023—2024跨境旅游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出入境旅游加速回暖,暑期出入境游客数量及消费额有望再创新高。  中国游客出境游“看世界”的消费习惯已发生变化,更加重视旅游品质和出游体验。  入境游客年轻化趋势明显。

  • 多元类型引领观影热潮 2024年暑期档票房破50亿

    据网络平台实时数据,截至目前,2024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0亿元。《默杀》《抓娃娃》《云边有个小卖部》暂列档期票房榜前三位。从现实温情到国风动画,从剧情长片到爱情文艺,从爆笑喜剧到反转悬疑,今年暑期档电影类型丰富多样,多元新片“上新”不断,充分满足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喜好需求,引发观影热潮。

  • 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启动

    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根据全年活动总体安排,文化和旅游部于7月至8月举办2024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组织各地围绕暑期旅游旺季推出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新型消费场景及惠民措施,并于7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办暑期消费季主场活动。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