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闽南民俗迎端午 泉州雨中“嗦啰嗹”

    29日,泉州城南“嗦啰嗹”巡游队伍在大雨中一路走街串巷,为沿街商家、居民送去节日的祝福,不少游客积极参与到“铺兵”“旗手”“花婆”的表演互动中,现场欢声笑语不断。2008年,端午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如何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这份指南请收好!

    中国有155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而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是活态文化的守护者。如何从民间匠人跃升为“国家认证”的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认定不仅是对个人技艺的认可,更承载着守护民族文化基因、维系文明血脉的重任,其意义深远,他们的存在,让“过去”拥有未来,让“中国故事”真正鲜活可触。

  • 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成果丰硕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旺  文化强国建设动力足

    5月26日至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论坛成果丰硕,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强大动力。  锚定目标赓续中华文脉  建设文化强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事关提升国际竞争力。  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与会嘉宾表示,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 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祖国 漂泊海外七十九载 战国帛书归故里

    《四时令》目前由赛克勒基金会收藏,《五行令》《攻守占》在返还前由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接收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国家文物局也将继续推动子弹库帛书《四时令》早日回归。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在深圳开幕

    22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届文博会共设八大展馆,包括3个综合馆和5个专业馆。

  • 纪念《新青年》创刊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举办

    2025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110周年。以“‘新文化’与‘新文学’的多元创生”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围绕新文化运动的理念与机制、《新青年》杂志的组织与变革、白话文的特征与意义、新文学的成果与传播等话题,与会专家学者开展了深入讨论。

  • 零零后短视频创作者小明—— 把民族服饰“穿到”外国街头(新国潮)

      她选择聚焦的,是短视频平台上相对“冷门”的创作领域——民族服饰。  拍摄当天,小明往往要穿着重达20斤的服饰,在户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随着作品热度提升,小明开始尝试将中国民族服饰带出国门。展望未来,小明希望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让更多观众了解民族文化。

  • 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

      这里是“绿马和朋友们之家”主题空间,5月1日由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推出并试营业,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空间正式开幕。  环省行活动去年9月首展以来,已在江苏省内10个设区市举办,多地博物馆创下单日最高参观人次纪录,也带火了“盖章打卡买文创”的博物馆经济。

  • “声”动三秦 2025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启幕

    5月13日晚,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陕西省文化馆、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2025陕西省群众合唱大赛在西安举行,活动也宣告了2025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活动同时也拉开了2025陕西省群众文化节的序幕。

  • 江苏扬州创新机制探索古城保护更新—— 一条广陵路 连接古与今(感知文化里的中国)

    地块集中后,片区进行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整体规划。  广陵路已完成3万平方米闲置房屋保护更新,吸引1.5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新增就业岗位500多个。  活力共生  古城保护更新共建共享  苏北电影院重新开业的当天,一墙之隔的售票厅也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广陵路记忆”的展览。

  • 渭南师院开展书法研学活动 校馆联动创新文化传承模式

    5月10日,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组织62名书法学专业师生赴汉中市石门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推动书法艺术教学创新。活动既是学院艺术+文化+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实践,也为校馆协同育人搭建了新平台,未来将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传承的深度合作。

  • 今年博物馆日亮点多

    国家文物局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相关情况。   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此后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相关活动。

  • 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举办文物特展

    “文脉在兹谊居千年——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和他生活的城市”文物特展近日在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举行。展览以朝阳巷工地考古成果为中心,结合长沙城市考古20多年来的考古成果,通过300余件文物,系统梳理从楚汉风骨到烟火潇湘的城市文脉。

  • 慕田峪长城夜游看点多

    4月30日至5月4日,北京慕田峪长城举办“夜游赏景”活动,开放慕字十号敌楼至慕字十五号敌楼核心段落,引入激光投影与光影互动技术,为中外游客呈现精彩的文旅夜游体验。据悉,今年暑期,慕田峪将继续开放夜游,推出更加丰富的休闲体验。

  • 天姥山五一再现李白诗中奇幻仙境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奇幻仙境,于 2025 年“五一”假期,如梦似幻地降临现实。这场诗词接龙活动贯穿整个“五一”假期,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诗词盛会,截至5月5日下午5时,已吸引了1000余位挑战者踊跃参与,最小的对诗小友年仅5岁,五六位游客均完整背诵了李白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 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2022年,彭南科再次转身,拿起摄像机对准了濒临失传的非遗技艺。  2022年6月,一条制作蓑衣的视频让彭南科“出圈”。如今,彭南科的抖音账号已发布百余条视频,一条视频平均拍摄1500个素材,耗时短则一周,长则一年。有粉丝戏称他是“全网最不敢催更的博主”,他甘之如饴:“慢,是对传统最大的尊重。”

  • 新场景 新业态 新体验 “五一”出游,游出文化味儿(文化中国行·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据统计,“五一”假期前三天,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超17.8万人次。目前,纳入“抗战寻英”文物主题游径的文物、场馆有17处。“五一”假期,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诗意盎然。据统计,诗会共策划举办26场活动,吸引超20万人现场参与。

  • 浙江龙泉青瓷匠人叶晨曦—— 传承千年技艺的九〇后(讲述·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2025年4月荣获“浙江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龙泉人,叶晨曦在青瓷文化的浸润中长大。细腻匀润的釉色让龙泉青瓷闻名天下,其中的粉青和梅子青,更是龙泉匠人的独创。  作品上市后,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叶晨曦因此收获信心。

  • 南博年度大展汇聚中外珍品 带你走进“大明的世界”

      走进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来自中外30多家文博机构、超400件(套)珍贵文物汇聚一堂,通过“日月初升”“航海传奇”“白银贸易”“无问西东”“美美与共”5个篇章,讲述了明代中国与域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坤舆万国全图》是此次展览中备受瞩目的珍品。

  • 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作为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4月27日在山东省青岛市揭晓。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参评影片为2022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期间上映的国产优秀影片,包含故事片、少儿题材影片、农村题材影片、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和动画影片等11个奖项、20个获奖名额,集中展示了中国电影近几年来的发展成绩和行业风貌。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