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健康养生
  • 过70无肉不饱!央视权威发声:千万别让“健康饮食=粗茶淡饭”骗了

    在过去,老年人不沾荤腥是一种教条,荤食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诱发的罪魁祸首。而现在,越来越多高龄者,被营养学家、中医师建议“要吃肉”。为什么呢?原因是,老年人胃口变小后,三餐要是粗茶淡饭,热量和营养素就会不足,免疫力因此下降。营养不足,使得因心肌梗塞、狭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变大。“若高营养族群的死亡风险是1,低营养族群的风险就是2.5倍”。年纪越大,营养不足,每五位80到84岁的老人就有一位被归类为“低营养族群”。85岁以上的人,则有1/3没有摄取足够营养。那到底怎么吃,才能健康长寿、营养均衡呢?

  • 保健食品列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中国药如何助力养老?看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22年3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

  • 靠食物软化血管不可能

        “妈,能不拿木耳做菜了吗?吃了快仨月了,放过我吧!”“多吃木耳能软化血管,再吃几口……”看到朋友发来的这段母子间的对话,就知道民间的“土味”血管软化法至今仍然有人相信,哪怕医生已经科普了许多遍。  血管能不能软化  在中老年患者中,动脉硬化是个常见病。当血管出现硬化病变后,很多人认为只要将血管变“软”就可以改善病情,因此门诊中常有一些患者问我吃什么食物可以软化血管。  要想搞清楚血管是否可以软化,需要搞清楚什么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以脂质代谢障碍为基础的一类病变,以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为

  • 黑木耳吃不对竟会中毒?提醒:食用黑木耳需谨记这一注意事项!

    近些年由于国民经济水平的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饮食开始偏向高油、高热量类型。因此,养生学也开始强调大家尽量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有部分蔬菜还被赋予了神奇的预防疾病色彩,比如黑木耳就是常见的一种食材,传闻称它能起到疏通血管、养颜排毒的效果!不能否认的是,黑木耳的确是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包括了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等,不但如此黑木耳中还含有少量的脂肪。虽说黑木耳本身没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但是在生活中适当吃黑木耳,的确有一定益处。不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你泡发木耳后没有及

  • 晨起血压高涨,如何有效稳定血压?医生:早晨做好这3点很重要!

    对已经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想必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经常在晨起之后测量血压。因为在临床看来,中国人的血压改变基本都呈现出了“两峰一谷”的变化趋势,也就是一天中会迎来两个血压高峰期和一个低谷期。通常,晨起后的6-10点就是第一个血压高峰期,正常人即便是在这一阶段血压有波动,也在临床正常的范围之内。但是,高血压患者却不相同,此时血压可能会有明显升高。对于已经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来说,猛然血压升高,很可能会造成心脑血管病的突发。要知道,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血压全面稳定,从而

  • 最致命的血糖指标,大多数人致残致死!!专家吐露:这个习惯一定要改!!

    预知详情,请点击图片【编辑:张洁】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 “湿气”会唤醒“癌细胞”?如何控制湿气,医生为你奉上祛湿宝典

    (公益推荐) 中医有一句古话: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吹空调,吃冰冷食物,饮食不节,居处潮湿等都是加重人体内湿气的元凶。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就会隐匿于你的身体中从而造成隐患。究竟湿气有多可怕?湿气上行,则会长斑长痘,油光满面,湿气下注,则会引发一系列妇科疾病,损害身体。湿气在皮,会引起湿疹等皮肤病,湿气入骨,则引发关节炎,肩周炎等等。湿气在内首先会侵犯脾胃,然后停留在肾,继而湿气会侵犯心肺,同时,湿气下侵肝,胆,膀胱,五脏六腑,无一能幸免。 我爸妈就是受体内湿气的困扰很多年!求医问药多年一直都没有根除

  • 总台央视《焦点访谈》:老有所养新探索

    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都有老的那一天。预计中国老年人口“十四五”末期将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在2035年前后突破4.2亿人,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养老,几乎事关每个家庭每个人。有调查显示,有九成的老年人喜欢在家中安度晚年,也就是居家养老。但同时,居家养老也面临很多困境,比如儿女时间、精力有限、专业护理人员不足、经济负担重等等。如何破解?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想了不少办法。  家住江苏省南京市洪武路街道的徐劲渊老人今年85岁了,4年前查出患有癫痫、脑梗、帕金森等多种疾病。去年,老人在家又不慎摔伤头部

  • 揭秘氢对高血糖、糖尿病的神奇作用!

    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病。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近几年,血糖高、糖尿病的人群越来越多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可怕的不是血糖高,而是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比如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等。近日,有研究还发现了糖尿病与癌症风险有明确关联。研究随访发现:血糖高的人患癌风险也会增加!2022年3月刊发在《英国癌症杂志(BJC)》上的一项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进展为糖尿病,都会增加癌症风险。分析发现,与正常人相比,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分别增加77%和2.34倍。一旦糖耐量受损进展

  • 2022年三伏天几月几号开始?中伏有多少天?早看早准备

    导读:2022年三伏天几月几号开始?中伏有多少天?早看早准备这个周末天气非常好,好到非常上头,为啥?因为气温下一次升到30℃了,这样的气温不是在春季,明显的是夏季炎热的开始,可以看出,今年这么早就开始热了,那要是到了炎热夏季正热的时节,即三伏天的时候那岂不是热到跳?三伏天,从字面上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个有三个伏天组成,而“伏”字就是以伏热而得名,并且三伏天是头伏、中伏、末伏三个伏组成的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有句老话这样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最热在中伏”,所以这里告诉我们夏季热,而夏季中数三伏天的时候尤

  • 健忘是老年痴呆前兆吗?

    原创张慧颐养中心院长什么是老年痴呆?记忆减退是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阿尔兹海默症)的首发和主要症状。患有老年痴呆的长者一定会有记忆力下降的表现,但有记忆力下降、健忘的人未必就是痴呆。AD的病情发展隐匿,许多被儿女发现不对劲儿才送到医院来看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实大都已到中度痴呆的程度。要想尽早发现老年痴呆症的苗头,就需要对老人悉心观察,多与之交流。老年痴呆的兆头1.记忆力减退:有的长者记忆力减退到忘记熟人的名字,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甚至拿什么东西转手就忘。2.计算能力减退:以前是一个非常精

  • 远离帕金森 从了解开始

    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我国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7%,帕金森离普通人的生活有多远,一起来了解一下。  四个运动症状:慢 抖 僵 倒  提起帕金森,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手会抖。很多网友也说,自己的爸妈拿筷子时手有时会哆嗦,会不会是得了帕金森病呢?专家表示,手抖是帕金森病常见的症状,但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有自己的特征。患者常表现为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每秒4次~8次。如果有的老人左上肢最先开始出

  • 55-70岁是寿命关键期,很多人逃不过这三种病!

    人到60,就进入了“花甲之年”,身体和心态都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很多人60岁之后,感觉大不如从前。60岁以后是寿命关键期;过了60岁,最怕三种病!怎么做才能防病、保健康、延年益寿呢?这里有一份特制的健康指南,年过60必看!寿命关键期,最怕三种病第一心血管病仍是头号大敌60岁后,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患病率达39%,其死亡率也急剧上升。心血管疾病对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危害尤为严重,尤其中年人一旦发生心梗,猝死可能性更高。如果在长期熬夜、吸烟、情绪激动后,持续出现胸痛、胸闷、冷汗等,应尽快就诊。第二骨折是“第二杀手”在

  • 上下楼梯膝盖响?膝关节该保养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孙冰倩、胡颖仪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有的人上下楼梯时膝盖会“咔咔”响,跑步时会突然响一声、爬山尤其是下山时关节也会响,这些声音意味着什么?专家表示,大多数弹响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过分担忧。一些病理性疾病如关节软骨磨损、髌股关节紊乱、半月板问题、滑膜软骨瘤病等引起的病理性弹响则需视情况及时处理。  生理性弹响不需处理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副主任王文介绍,关节腔是负压密闭空间,如果受到牵拉或屈折时的拉力值超过腔内负压值,关节内就会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