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教育
  • 哪些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教育部明确了

    为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项目鉴别管理,近日,教育部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校外培训机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校外培训,适用该指南。●鉴别依据《指南》明确了学科类培训项目鉴别依据,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

  • 教育部:要求性侵害预防进中小学教材

    教育部日前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其中要求:①小学应引导学生识别校园欺凌、学会求助;②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习青春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预防性骚扰与性侵害的能力;③高中阶段引导学生能够识别并预防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掌握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来源:第一新闻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 重要!今日起网上报名!

    2022年高考于今年11月15日至21日进行网上报名。报考科类分为文史、艺术(文)、理工、艺术(理)、体育5个类别,报考者只能选报其中一类,报名后不得更改。省教育考试院和省招生办公布的明年高考报名政策规定:报考者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截至高考当年,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陕连续学籍满3年;截至高考当年8月31日,本人户籍应在陕且满3年。根据教育部规定,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等学力人员可以申请报名参加高考。但在陕申请报考者本人及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必须在陕西,且本人初次户籍登记在陕西。随外出务工的父亲或母亲或法

  • 学而思宣布终止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

    11月13日,好未来(前身即学而思,2013年8月19日正式更名为好未来)在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声明全文如下:好未来深刻认识“双减”的重大意义,坚决拥护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双减”工作的各项要求,依法合规经营。我们中国内地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服务将于2021年12月31日截止。在此之前,我们将保质保量完成用户已报名的此类课程服务。我们将发挥长期以来积累的教研及科研优势,积极拓展科技服务和素质教育等业务,并将继续致力于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兴

  • 清华贫困生“树洞”刷屏:这大概就是“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11月9日,多位清华学生告诉记者,文章直抵人心,深受感动。  “你们知道T35吗?我很感谢这趟列车,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车。”这位学生来自安徽,为了省钱,2014年从老家坐着硬座一路北上。据他回忆,这趟列车很难买,更多时候是拿着一个小马扎坐着看书,度过火车上的一宿时间。  文章中提到,他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

  • 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门槛?教育部回应: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

    11月11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对人大“关于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教育门槛的建议”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作用,规范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资料图。图片来源:新华社教育部表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坚持职业

  • 西安严查“一对一”“高端家教”等隐匿性校外培训机构!

    11月9日西安市举行“双减”工作推进会,记者了解到,西安市培训机构预收费将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有效防范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退费难等问题发生。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提前收费、群众投诉等突出问题,加强联防联动、及时处置,坚决严查“一对一”“高端家教”等隐形变异的隐匿性校外培训机构。西安市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细记者从“双减”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西安市要求各级“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照各自职责健全协同机制,加强统筹推进,形成部门合力,抓好任务落实,细化落实措施,全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细。要求各

  • 初一男孩逃学9天,最后竟然痛哭大喊“我要读书!”家长群刷屏:这招绝了

    初一男孩逃学9天,最后竟然痛哭大喊“我要读书!”家长群刷屏:这招绝了“我就是要打工,我不要上学!”小恒是初一学生,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并收走充电器,家庭矛盾彻底激化。11月9日早上6点,杭州建德梅城派出所报警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求助简直令人掉下巴:“能不能把我儿子送去看守所关几天!”民警很快赶到现场,只见一名小男孩站在那里哭嚷着不要上学要打工。孩子父亲走过来长叹一口气,“前两天班主任劝他去上学,这娃脾气倔,死活不肯去,我们是没有办法了。”一旁母亲连忙说道:“你们能不能把孩子带到看守所关两天,给他一个

  • 洗胡萝卜的是教授!网友:帮厨界的天花板

    洗胡萝卜的是教授,择二荆条的是博导,处理南瓜的是首席科学家,装盒饭的是研究行星的……从11月8日开始,一张张成都理工大学后厨的照片在网上持续“刷屏”,学生和网友们都惊呼:这食堂帮厨的学历含量也太高了,这是帮厨界的天花板了吧!其实,这是100余名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各个机关学院的老师们组成的“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疫情期间,为了保障学生的吃饭问题,这些平日在讲台上“挥斥方遒”、在顶级期刊杂志发论文、在前沿领域引领科技潮流的老师们,争当志愿者支援后勤,原本拿烧杯、量筒、电路板的手,这次拿起了锅碗瓢盆,洗起手做

  • 教育部: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校服变相强买、价高等问题

    教育部答复提案: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校服变相强买、价高等问题近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561号(教育类508号)提案答复的函》,对《关于积极推进“有效监管下的校服市场化”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教育部在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规范中小学生校服选用采购工作,着力解决校服选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变相强制购买、价格偏高、款式品类过多、变动频繁、采购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继续加强校服产品的质量监管力度,持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推进风险隐患排

  •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

    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教育部指出,对青少年进行预防抑郁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青少年预防抑郁症教育工作。  教育部表示,将多渠道推进青少年抑郁症防治工作,包括在试点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加强协作,采用多种宣传手段,利用影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抑郁症科

  • 鄂尔多斯60万招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可奇怪的?

    近日,“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一度冲上热搜。“60万”是否有钱任性?特别是招聘公告中,“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60万元(税前)……” ,是不是“唯学历论”“唯名校论”?针对种种疑问,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体局局长贺占平回应——“年薪60万元招中小学老师只是我们全旗教育综合改革中的一项人事改革措施,而且不是只针对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覆盖面非常广。”官方“霸气” 坦言:“我们财政可以负担得起。”原来,多读书,

  • 复读12年只为考清华?今年考上211还不甘心,网友吵翻......

    近日,一篇《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引发关注。今年高考结束后,这位主人公还上过热搜。复读12年,只为上清华据@澎湃新闻 消息,唐尚珺是一位出生广西农村的80后,从2009年开始,他瞒着家人复读了七年,直到2016年以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这时,父亲查出肺癌晚期。和家人坦白后,唐尚珺带着父母去了北京,之后入学“报到”。所有人都以为,他终于上岸了——现实是,他又回去复读了,直到今年,33岁的他,第13次参加高考。“去年(高考)很难,没想到今年更难。”忆起不久前的第13次高考,他说自己依然措手不及:数学,觉得

  • 教育局驳回“残疾生应去特校”没错,但仅靠善意还不够

    那些接纳残疾儿童的学校,要配备相应的专业师资,或者起码要让部分老师接受专业的培训。近日,针对网民反映“孩子班上一名高个子残疾儿童存在安全隐患,造成许多孩子心理阴影,应该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留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教育局回复称,适龄残疾儿童学生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家长上午在校陪读,下午这名学生离校进行治疗,状态有所好转,不影响其他孩子在校学习生活。如果抽象地问其他孩子或家长,面对残疾儿童应该怎么办,相信多数人都会给出善良的答案。可如果是具体到每天要和残疾儿童相处,面对可能的“麻烦”,可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