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文化产业
  • 秦岭·秦人·秦声——第三届乡村戏曲大舞台精品剧目展演开唱

    8月20日上午,伴随着铿锵的锣鼓与高亢的唱腔,秦岭·秦人·秦声——第三届乡村戏曲大舞台精品剧目展演在周至县水街南广场正式开唱。本届展演深度聚焦“秦岭·秦人·秦声”主题,旨在通过戏曲艺术,生动诠释秦岭脚下周至这片“戏窝子”所孕育的厚重历史与人文精神。

  • 江苏连云港推出惠民文化演出 剧院连台戏 相约过暑期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一场儿童剧《孙悟空智取宝葫芦》正在上演,可容纳600多名观众的剧场座无虚席。  连云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王雯介绍,暑期演出季是从2024年开始的,暑期举办的惠民文化演出票价多在百元以内。

  • 群众大舞台 | 岚皋“村BA”打出新花样

    8月8日,随着第二阶段“山河争霸”全国文旅挑战赛在岚皋广场“村BA”球馆正式打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代表队展开激烈角逐。岚皋“村BA”通过“赛事搭台、文旅唱戏”模式,全面激活县域经济,据统计,赛事期间日均游客量突破1.2万人次,民宿入住率达95%,餐饮、农特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0%。

  • “美在东方” “巴适得很” 跟着成都世运会游巴蜀

    跟着赛事游巴蜀。近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成都火热进行,“赛事+文旅”不仅点燃运动激情,更引爆一场文旅消费热潮,千年蓉城正以崭新姿态闪耀世界。让我们通过六组数据,感受那份独属于此的“巴适”风韵与惬意生活。

  • 历时60余年,几代考古工作者在琉璃河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探寻北京“城之源”(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2025年4月,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至此,琉璃河遗址作为西周燕国始封都城的地位得以确认。  除了考古发掘,这些年轻的考古队员还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向人们阐释琉璃河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讲好北京“城之源”的故事。

  • 看展览、学艺术,充实多彩过暑假(文化中国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今年6月,湖北省群众艺术馆聚集荆楚艺术导师等师资力量,推出2025年“艺”起来学艺暑期少儿公益课,开设二胡、小提琴、声乐等兴趣班。去年以来,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组织荆楚艺术导师录制了80门优质艺术普及课程。

  • 暑期“文博游”撬动文旅消费新增量

    进入暑期,“文博游”持续升温,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成为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热门打卡点,许多博物馆甚至一票难求。“文博游”的升温不仅提升了博物馆门票收入,还催生了诸多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撬动了文旅消费新增量。

  • 从观景到游学、康养、购物 外国人爱上“中国游”

    今年以来,伴随中国入境免签政策、离境退税政策持续扩围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走进中国。中国入境游实现了超预期增长,从“游在中国”到“购在中国”,入境游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中国入境游市场的重要增量。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同比上升53.9%。

  • 探索中华美学的化用之妙(新语)

      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其独特的审美与人物塑造的智慧,为中国戏剧表演体系的民族化探索提供了源头活水。中国戏曲以生旦净丑等行当为基石,构建了一套精妙的人物类型语言体系。话剧《中国梦》中竹排场景的演绎,就深得传统戏曲神韵。

  • 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闭幕—— 五十二场演出尽显文明交流互鉴魅力

    8月5日晚,新疆人民会堂内,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闭幕。本次舞蹈节呈现了来自国内外的26个剧目、52场演出,尽显文明交流互鉴的魅力。  舞蹈节期间,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疆内巡演同步开展,6支巡演队伍赴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覆盖城乡的巡演。

  • 打开西游故事新入口 ——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改编自2023年引发热议的动画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面对黄眉大王的恶行,小妖怪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功救出被掳走的童男童女。  在这个意义上,《浪浪山小妖怪》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为经典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授邓文韬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让西夏文从历史深处走出来(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邓文韬是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副教授,擅长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2020年,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搜集国内外考古文献的基础上,建成具有检索、下载等功能的西夏文献资料数据库,收录图片约6000张,文本约35万字。近年来,这些古老的文字成为西夏学研究的重点。邓文韬介绍,西夏接受中原文化,学习中原地区科学技术。

  • 张永亮善书猴寿——一只神猴彰显文化自信

    终南山兴华居士张永亮,以其独特的“善书猴寿”技艺在书法界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神猴形象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还蕴含了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综上所述,张永亮的善书猴寿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彰显的文化自信而备受瞩目。

  • 《白蛇传》,传世界

    自此,《白蛇传》在各国产生了基于不同底本的译本,相关书籍不断出版,并被各国图书馆收藏。  多年来,《白蛇传》还以戏剧形式持续登上国际舞台。时代发展不息,《白蛇传》的叙述、重构与创新仍在继续,并持续活跃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  《白蛇传》在中国流传千年,又以多种形式走向世界。

  • 《美在东方》 文化中国行 | 境外旅客“中国游”热度持续提升

    进入暑期,我国各出入境口岸外国人入境旅游人数出现明显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选择来到中国,亲身感受这个古老而现代国家的独特魅力。近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优化各类免签政策,这极大便利了外国人来华旅游、商贸、访问。一组海报带你看我国入境游市场的蓬勃活力。

  • 我国图书馆界探索使用缩微技术,40年来抢救敦煌遗书等各类文献近20万种—— 方寸胶片 存续悠长文脉(文化中国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我国文献缩微事业已经走过40年,截至目前,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及成员单位累计拍摄各类文献近20万种、8000余万拍,在时光长卷上传承文脉。他提出建议,采用缩微技术抢救古籍,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联合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文献抢救保护网络。

  • 来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艺术珍品亮相国博

    近日,“涅瓦河畔的遐思——列宾艺术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列宾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巅峰代表画家,被誉为俄罗斯民族艺术的“视觉诗人”。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列宾名作。5年后,他完成了享誉世界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

    当日,由故宫博物院、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北京歌华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故宫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

  • 群众影像 | 薛勇:光影叙事 文化赋能——我拍何家营

    我拍摄何家营,目的清晰纯粹。这些影像,既是何家营迈向振兴的成长图鉴,更是新时代村民精神风貌的生动注脚。连续两年,20多次拍摄,我基本形成反映何家营全貌的系列影像。大家认为,用影像记录农村特别是像何家营这样处于转型期的城中村的变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实践。

  • 山东济宁泗水: 田园新场景带热文旅消费

    近日,绵亘于山东省济宁市东部山区的泗水县,入选国家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  泗水创新文旅场景,以适应游客多元需求。  泗水为游客打造的微度假产品满足了都市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如今,短线游客已占泗水游客总量七成以上,带动全县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每个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